國際銳評:20年,世界為何越來越想聽來自這個中國小鎮的聲音?

“把亞洲當作北大西洋一帶國家主導的全球體系中相對較小的組成部分,如果説這種定性在1990年還屬實的話,那麼它已不再是對2021年世界經濟活動分佈的精準描述。”近日,路透社市場分析師約翰·肯普撰文,指出歐美一些分析文章不應用老眼光看亞洲。

 

國際銳評:20年,世界為何越來越想聽來自這個中國小鎮的聲音?

 

是的,今日亞洲已不同往昔。它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不到30%上升到2019年的41%。與之相應,亞洲在全球的影響力與話語權也不斷提升。而成立20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恰恰見證了亞洲從“想傾訴”到“被傾聽”的全過程。

 

博鰲是中國南方一個小鎮,因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經濟論壇永久性會址而聞名。今年的論壇年會于18日開始。這是今年世界上首個以線下會議為主的大型國際會議,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名嘉賓參會,吸引力不言而喻。

 

國際銳評:20年,世界為何越來越想聽來自這個中國小鎮的聲音?

 

世界為何越來越關注從這個中國小鎮發出的聲音?

 

首先是尋找信心。當下,得益於防控措施有力和恢復經濟有方,多數亞洲國家正在逐步擺脫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首日,主辦方發佈《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旗艦報告,預測2021年亞洲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

 

事實上,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在線下舉行,本身就是亞洲向全世界傳遞出的戰勝疫情和恢復經濟的信心。路透社預測,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亞洲可能佔全球經濟活動的一半以上。

 

同時,世界也在尋找合作機會。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日益成為技術創新者、活力無限的市場和消費者。這從今年論壇年會主題設置中可見一斑。諸如“一帶一路合作”“擁抱産業變革”“與新技術共舞”等,每一個主題的背後都是無限的機遇。

 

20年來,亞洲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地位的提升,離不開中國的助力。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亞洲發展的重要引擎。後疫情時代,中國仍然是“亞洲復蘇的核心”。世界銀行預計,今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7.4%,而如果不算中國,增長率將直接下降到4.4%。在參加論壇的法國歐瑞澤基金集團董事總經理兼亞太中國區總裁陳永嵐看來,亞洲經濟相對表現較好,主要原因是中國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國際銳評:20年,世界為何越來越想聽來自這個中國小鎮的聲音?

 

同時,中國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擁抱全球化,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貢獻了巨大能量。

 

中老鐵路、雅萬鐵路、中白工業園……“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項目,在亞洲多國逐步落地給當地百姓帶來收穫。中國推動RCEP談判完成並率先完成國內核準程式,將有力深化區域夥伴貿易關係,創造更多共贏機會。

 

三年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發出了持續擴大開放、共創亞洲和世界美好未來的聲音。三年後的今天,世界期待通過這扇重要窗口,獲得中國助力亞洲和世界發展的新智慧與新機遇。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