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與台北連線啟動首屆試驗區現代農村雲講堂

廣東清遠與台北連線啟動首屆試驗區現代農村雲講堂

 

啟動儀式(圖片來源:清遠市委臺港澳辦)

 

日前,清遠市與台北連線,共同舉辦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清遠)現代農村雲講堂啟動儀式。雲講堂在廣東清遠市設立主會場,台灣有2個分會場,大陸除清遠主會場外,還在北京、上海、瀋陽、南京共設立4個分會場。廣東省臺辦副主任、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黃兆芬,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鄭宏宣,清遠市政府副市長雷玉春,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農業委員會執行常務副會長陳宏欽,台灣青年聯合會執行長、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聯盟主席陳鴻傑,台灣青年聯合會農創中心主任、博士蘇詩嵐等兩岸的嘉賓、企業家代表、基層鄉親代表共100多人參加本次活動。

 

清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雷玉春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清遠創建試驗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生動實踐,是推動對臺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高度融合和科學疊加的有益探索。正值試驗區“新三年”規劃的謀劃階段,國家11個部門又聯合出臺“農林22條措施”。這些措施接地氣、有針對性,涵蓋面廣,支持力度大,為臺胞臺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及鄉村振興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多機遇。對試驗區建設項目在土地取得、融資貸款等方面,為台資農業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幫助很大。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學好政策、用好政策,促進兩岸鄉村融合,繼續寫好試驗區深入發展的新篇章。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農業委員會執行常務副會長陳宏欽致辭説,“農林22條措施”的發佈更加讓台灣到大陸從事農業的企業家有了動力,目前兩岸農業都處在轉型升級時期,從傳統的以“增量”為目的的農業經濟發展,轉型為以“增值”為目的的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提升農産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兩岸農業發展共同面對的課題。

 

台灣青年聯合會執行長、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聯盟主席陳鴻傑認為,要共同努力搭建兩岸青年凝聚的“供應鏈的大橋、接地氣的大橋、心靈契合的大橋”三座跨海大橋。希望兩岸青年能一起深入探討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一起玩、一起走、一起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分享台灣推動鄉村振興、農創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她認為,文化,是心靈依託和生活幸福感的來源;文創,是建基於當地文化的産業升級策略。當地文化再造,就是對土地所孕育的農産、礦産、山林水系以及與之相關歷史人文的深入挖掘。而中華文化,無疑是兩岸農業文創業者共同的創作基因,也是兩岸鄉村振興最值得挖掘的寶藏。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鄭宏宣認為,省裏目前正提出“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的主攻方向。這是一個機遇,希望兩岸青年充分利用好試驗區這個平臺,以感興趣、所擅長的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為牽引,積極參與試驗區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今年3月,國家11個部門又推出惠臺利民新“政策包”“農林22條措施”,對推動粵臺農業合作,進一步為臺胞臺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同等待遇。農業農村廳將配合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推動省的實施細則儘快出臺。

 

啟動儀式上,還進行了兩岸青年輕沙龍主題講座分享以及台灣創新農業休閒發展協會與大陸鑫鮮生物飼料有限公司、台灣財團法人國際花藝教育研究文教基金會與原野陽光生物科技公司的兩岸雙方合作項目簽約。

 

據介紹,2019年6月26日,清遠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清遠英德九龍河頭村掛牌成立,是大陸首個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驗區同時設立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研究實踐所(下稱研實所),作為試驗區的常設機構和運行平臺。截至2020年底,試驗區已設立5個研究實踐所,聘請了一批臺胞、臺商擔任農技顧問、社區顧問,簽訂一批涵蓋農業、文創、農産品加工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協議),項目建設已進入實施階段;共有9批次200多人次臺胞到試驗區參訪;通過研實所已舉辦不同主題各具特色涵蓋“農文旅”等領域的研實培訓班26期,共1800多人次參加培訓;英德黎溪鎮松崗圍村吳光亮故居,成功創建為“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台灣網清遠市委臺港澳辦通訊員 劉維新)中國台灣網5月6日訊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