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加大投資解決“缺芯”危機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1-05-13 09:53:14 | 來源: 新華社 |
今年初以來,晶片短缺對歐洲汽車業影響不斷加劇,並且“缺芯”危機正向消費電子産品等領域蔓延。業內人士預期,晶片短缺問題甚至可能會持續至明年。為此,歐盟計劃成立“晶片聯盟”,欲投鉅資實現晶片自給自足。
據德國媒體報道,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公司從上周開始暫停了辛德爾芬根工廠奔馳E級轎車的生産。此前,德國大眾、奧迪汽車均因晶片短缺出現不同程度停産。
“缺芯”危機不僅影響全球汽車業,還迅速向其他領域擴散,波及蘋果、三星、惠普等消費電子企業。
德國慕尼黑伊弗經濟研究所針對數千家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4月有45%的工業企業抱怨中間産品短缺,這一比例高於以往。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經濟學家延斯-奧利弗·尼克拉施表示,雖然企業訂單大漲,但産量卻沒有猛增,主要原因是缺乏半導體等中間産品導致許多製造商生産進度放慢。
韓國韓亞大投證券公司分析師表示,對汽車企業來説,第二季度晶片短缺問題更加嚴峻,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甚至到明年。德國晶片巨頭英飛淩公司首席執行官賴因哈德·普洛斯也預計,晶片短缺將持續到明年。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晶片短缺局面與新冠疫情密切相關,一方面封鎖措施導致供應鏈不暢,一些晶片産品無法按計劃送達;另一方面,居家辦公和網課使電腦、智慧手機等電子産品需求激增,加上汽車需求快速回升,全球晶片産能持續緊張,晶片供不應求。
此外,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公司主力工廠3月發生火災事故、美國半導體重地得克薩斯州2月遭遇極端天氣使原本緊張的晶片供應雪上加霜。
此次晶片短缺危機讓歐盟國家意識到,過度依賴亞洲和美國供應商,在危機條件下供應鏈安全將難以保障。為此,必須改變歐洲對晶片生産長期投資不足的局面,增加公共資金支持,吸引晶片巨頭在歐洲設廠。
近日歐洲媒體紛紛披露,歐盟正考慮建立一個包括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半導體、阿斯麥和英飛淩等公司在內的“晶片聯盟”,以便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減小進口依賴。
根據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裏·佈雷東的説法,項目設立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洲半導體産量佔全球産量的份額從目前的10%提升至20%,基本實現歐洲晶片需求靠本土生産滿足。歐盟有意斥鉅資吸引英特爾、三星或臺積電來歐洲建立高端晶片廠。
據報道,英特爾希望歐盟提供80億歐元政府補貼,支持其在歐洲建設晶片工廠。英特爾將在今年年底前作出決定。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工廠建設期預計為兩年。英特爾希望通過在歐洲建廠成為當地主要晶片供應商。
新華社法蘭克福電 記者邵莉 胡小兵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