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基因 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

蘊含了數代中國共産黨人智慧的“一國兩制”概念由鄧小平鮮明提出,“一國兩制”旨在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這一創造性理論開創了國家治理制度的先河,其核心就是把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合二為一、有效整合,將兩種制度最精彩、最核心、最優越的部分展示出來,把社會矛盾最小化、治理效益最大化,這種制度設計是人類政治文明史無前例的智慧創新,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是辯證唯物主義核心理論對立統一的思想結晶,從法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發展並完善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原理,為世界和平發展共同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被成功運用於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一國兩制”以“求大同、存大異”的制度包容,實現了“一國”之下“兩制”相融相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豐富和發展,彰顯了中國共産黨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實踐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知其所來,方能識其所在、明其將往。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就是要建設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創舉的殿堂,記錄“一國兩制”的過去和現在,用香港、澳門和內地生動的歷史資源,書寫“一國兩制”初心教材。“一國兩制”博物館以“一國兩制”為主題,通過全面系統地介紹香港、澳門的回歸,展示“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使“一國兩制”得到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認同、接受,傳承中國共産黨集體智慧的紅色基因,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

 

“一國兩制”的構想在過往的人類政治實踐中還從未有過,是中國共産黨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案。中央政府採取特殊的方式對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實行管理,改變了歷史上但凡收復失地都要大動干戈的所謂定勢。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不僅可以收藏中國共産黨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對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起到積極影響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國兩制”博物館應當是一所大學校。它不僅是中國近代和現代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為實現祖國統一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記錄著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經歷,深蘊愛國主義的力量。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向民眾灌輸殖民宗主國的意識形態,強調英國制度與文化的優越性,淡化香港公民的國家民族意識以及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民眾國家意識淡薄、國民身份認同模糊。“一國兩制”博物館能通過還原香港和澳門波瀾壯闊的回歸過程,增強民眾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成為對港澳臺同胞和內地民眾進行港澳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教育及愛國教育的重要基地。

 

港澳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留存有大量歷史文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面臨被損壞和消失的風險。一些文物的保護沒有得到重視,文物拓展利用不夠,文物保護管理的能力建設有待加強。“一國兩制”實踐中産生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面對文物保護的緊迫問題,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都應有緊迫感和使命感,加強對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保護好港澳的文化遺産,包括文物古跡、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工業遺産,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港澳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若此,則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當前,在“一國兩制”實踐新的歷史節點上,保護好“一國兩制”實踐中的文物,是對歷史的傳承和對未來的責任。我們將不辱使命,守土盡責,保護好港澳“一國兩制”的文化根脈和遺産,賡續中國共産黨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財富,推動建設“一國兩制”博物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已經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具有強大生命力。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作者:呂英傑,係“一國兩制”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預備委員會工作組副組長)(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