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鮮花的“阿里山小火車”駛上崇明島——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台灣展園掠影

滿載當季玫瑰、柳葉馬鞭草、瑪格麗特花等植物的“阿里山小火車”,近日登上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為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增添靚麗的寶島台灣風情。

 

花博會台灣展園于22日開園,這列“阿里山小火車”是台灣園六大景觀之一。這處“夢回阿里山”主題造景,引入微縮版“阿里山小火車”,火車頭上顯示這列別具一格的“花車”被命名為“上海臺協號”,火車車廂上還特別標有“崇明-阿里山”字樣。火車上的“乘客”也很特別,不僅有特色鮮花,還有本屆花博會的吉祥物“圓圓”和“夢夢”。

 

中國第一大島台灣島物種豐富,堪稱是熱帶和亞熱帶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當地花卉及相關農技産業發達。

 

承辦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台灣展園的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跨越海峽請來多支經驗豐富的策展團隊,歷經大約一年的策劃籌備,最終産生了“阿里山小火車”等一系列精緻的造景設計。

 

與“阿里山小火車”相呼應的是同樣具有台灣植物樣本特色的“印象神木”景觀。在本屆花博會上,如何引入台灣歷史悠久的檜木文化元素,讓上海市臺協頗費了一番心思。

 

“最終,我們提出的方案是運用永續環保理念,在花博會搭建起一棵神似檜木的‘大樹’,它其實是一件倡導環保和循環經濟的裝置藝術品。”上海市臺協副會長劉達緯説。

 

這棵高約8米的“神木”,遠看幾乎以假亂真,走進一看參觀者才恍然大悟,這是以鋼結構為骨架,搭配木材、塑膠和金屬等回收材料拼接而成的裝置藝術品,好比是一個“樹屋”。

 

不僅有“小火車”和“神木”,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台灣園,以“花開兩岸 同心圓夢”為主題,一步一景,處處生花。

 

在“印象神木”附近,一處佔地約30平方米的“蘭花雨林”景觀令參觀者嘆為觀止。沿青石小徑曲折向前,走入一片“熱帶雨林”奇景,映入眼簾的有榕樹、棕櫚植物、蕨類植物、滴水觀音等,與樹木交織的是台灣盛産的十多種蘭花,比如蝴蝶蘭、石斛蘭、拖鞋蘭、文心蘭,僅蝴蝶蘭一種又能區分出六七個細分品種。

 

穿過潺潺溪水,遊客們還能體驗“野溪櫻鮭”“觀園雅亭”等景觀,再與“101花塔”“蝶舞紛飛”等造景合影留念。

 

“室外花卉園藝造景還要‘靠天吃飯’,去年以來我們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阻礙,又經歷強風、暴雨、氣溫波動等考驗,用技術和愛心讓來到崇明島上的植物生生不息。”台灣園總設計師、老圃及興圃(上海)園林景觀工程公司總經理秦嘉遠説。

 

曾參與2010年台北花博會多項大型景觀設計的秦嘉遠,到大陸發展園林景觀事業已有20年。他説,此次台灣園的設計理念,展現了台灣當地的花卉園藝實力,也集中呈現了數十個島內植物品種,相信通過這樣的展示,可以增加兩岸同行的交流,也令大陸參觀者更加深入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

 

在台灣園觀光“過把癮”後,參觀者還可搭乘花博會接駁車到位於復興館內的台灣館參觀,那裏也別有洞天。約300平方米的展區呈現了絢爛多彩的“蝴蝶之鄉”,展示自然生態奧妙、花卉園藝實力和科技創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花博會開幕不久,就有不少在滬台灣青年結伴前來“打卡”。他們告訴記者:“大家都是首次登上崇明島,從這屆花博會,看到多姿多彩的生物種群,也更加開闊眼界。”

 

“從台灣的阿里山到長江口的上海崇明島,花開兩岸、同心圓夢,這蘊含著彼此相互理解、不斷融合發展的‘山海之情’!”上海市臺協會長張簡珍説。新華社上海5月23日電(記者許曉青 潘清)

標簽:兩岸交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