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陳時中的“三宗罪”

新冠肺炎疫情在島內持續延燒,不到兩周時間,這波本土疫情已造成台灣超5000人染疫,“雙北”地區(台北市和新北市)更是重災區,平均每1400人中就有1個確診者。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台灣島內的防疫如此不堪一擊? 作為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負責人,陳時中應該負有哪些責任? “一宗罪” 寬鬆入境,不設壁壘

 

細數陳時中的“三宗罪”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民進黨當局對待境外歐美來客、飛行員,皆網開一面,未作篩檢。更愚蠢的是,在當前全球疫情尚未取得有效控制的時候,民進黨當局 對於高危險人群的飛行員與空乘人員,竟然不斷放水,不但大幅縮短了隔離時間,而且隔離的環境管理鬆散,毫無紀律可言。 正因如此,島內去年底暴發了長榮外籍飛行員確診後將病毒帶入了社區的本土疫情。再往前的臺商疑似在隔離酒店染疫事件,也暴露了入境不篩檢和隔離酒店漏洞的隱患。然而這些都被民進黨當局打馬虎眼糊弄過去了,能糊弄得了一時,卻糊弄不了一世。 倘若上述事件發生之時,就加以嚴格管制或祭出入境普篩,又怎會出現今天的局面? 有在大陸工作的臺商, 針對台灣和大陸不同的入境防疫措施進行對比後表示,大陸的防疫工作令人放心,而民進黨當局不實施入境後的核酸檢測,只靠14天的隔離不發燒來判定是不是染疫者,是一個很大的防疫破口。 “二宗罪” 拒絕普篩,粉飾太平

 

細數陳時中的“三宗罪”

 

民進黨當局為了拒絕普篩可謂是煞費苦心。首先,把新冠檢測的費用定價非常高,嚇退想要篩檢的民眾。其次,採取以被動的防守取代主動追擊的錯誤戰略,為了維持漂亮的數字堅持不做大量篩檢。自去年以來,台灣就不斷傳出多起輸出病例的情況, 島內一些醫學專家早已指出,台灣本土或存在隱藏的社區感染。然而一旦有人發出這樣的倡議、陳時中動輒恐嚇嚴加查辦,或者發動網軍,痛加謾罵。 這次疫情暴發後,台灣民眾突然發現, 民進黨當局吹噓了一年多的所謂“超前部署”,是一個巨大的謊言!疫情暴發僅僅一週多的時間,島內醫療資源告急,篩檢能力大幅下降,陳時中創造出了一個“校正回歸”的新名詞,一方面繼續美化著日趨嚴峻的疫情,另一方面,將責任推給“篩檢塞車”。試問民進黨當局,一年多的時間裏,有強化篩檢能量、採購核酸檢測機器和快篩劑、培訓篩檢人才、增加醫療資源、備好類似“方艙醫院”的緊急應對措施了嗎?沒有! 哪兒有什麼“超前部署”,不過是低端防疫罷了。 在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之時,大陸依靠“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的堅守,成為世界新冠大流行中的一片“綠洲”。雖然北京、大連、青島和近期的安徽、廣東等地都曾先後出現零星的散發病例,但憑藉著 大規模核酸檢測,流調追蹤,隔離治療,“動態清零”,迅速控制住了疫情。這些措施已經成為了全球多個地區應對局部疫情暴發的法寶。 對抗新冠疫情正確答案就在這裡,難道台灣連抄作業都不會了嗎?一定要學習已經被證明失敗的西方某些國家“不篩檢就沒有病毒”、“輕症可以回家休息”那套措施嗎? “三宗罪” “政治防疫”,編造謊言

 

細數陳時中的“三宗罪”

 

民進黨當局的“政治防疫”除了體現在對待除了大陸地區民眾的入境政策始終寬鬆上面,另一個明顯的體現就是在疫苗的採購問題上。疫苗採購原本就該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專業與市場經濟考量。然而, 民進黨當局卻以政治取代專業的疫苗購買,總是以意識形態挂帥,甚至污衊、造謠、詆毀大陸疫苗,不惜編造“大陸阻礙台灣購買疫苗”的謊言掩蓋自己的無能,造成了如今只能接收少量別人不要打而且快要過期的阿斯利康疫苗。 有台灣媒體指出,如今就連疫情慘重的印度,疫苗施打也完成了2.6%,但台灣施打率不到1%,由此可看出“疫苗饑渴”的台灣目前只能做低端的防疫,嚴重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當大陸已經大規模施打疫苗,並且接種已超五億劑次的時候,台灣距離大規模的疫苗接種還遙遙無期,這無疑是“政治防疫”帶給台灣最大的傷害。 新冠病毒不會因政黨或政治人物而有所不同,人類抗疫的歷史證明,病毒只會臣服於專家,滅跡于專業醫療行為。 民進黨當局的“政治防疫”如同抱薪救火,正在把台灣民眾推向危險境地。

 

細數陳時中的“三宗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