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大地上的誓言——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

寫在大地上的誓言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上)

 

1921,2021。長河奔涌,彈指百年。

 

100年前,一葉紅船劈開時代巨浪,一個50多人的新生政黨,赤手空拳,捧著熾熱的初心,決意拯救積貧積弱的家國。

 

煙雨迷蒙中,那聲音低沉而又字字清晰的誓言,如暗夜的驚雷,在紅船上奇崛地響起……

 

100年,山重水復而又漫長,成千上萬次的攻堅,每一程無不充滿血淚與吶喊,挫折與奮起,無不一日長于百年。

 

100年,奇絕壯美而又短暫,透過世界歷史的鏡頭,古老的東方大國,如同雄獅一吼,“閃電般”從谷底躍上峰巔。

 

100年,誓言寫在厚重的史冊上,寫在大江大河、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橫亙的大地上。這片大地,5000年的文明層層疊疊,5000年的創造高山綿綿,數不清的抗爭烽火熊熊。

 

1939年,毛澤東曾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中這樣深情地描述:“在這個廣大的領土之上,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貯藏了豐富的礦産;有很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長的海岸線,給我們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從很早的古代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殖在這塊廣大的土地之上。”

 

立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誓言的中國共産黨,在洗刷了恥辱的廢墟和焦土上,一刀一槍,一鎬一犁,鏖戰力戰,用信念的汗水澆灌大地的渴望,迎來舉世矚目的收穫。今天,千城萬村的氣象、千家萬戶的日子,都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跨越中,觸摸到這個偉大政黨不變的初心。

 

100年,誓言寫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這是中國人心靈史上的滄海桑田,幸福代替了憂傷,微笑代替了麻木,平視代替了自卑,每個人心裏都裝著“詩和遠方”。

 

從饑饉凋敝、“跪著也不能求生”,到實現小康、昂首邁向復興,100年,足以顯影歷史的必然。

 

正如習主席所指出的:“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一)

 

江漢大地,一江春水向東流,驚濤駭浪卻不期而至。

 

2020年的早春,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席捲這顆藍色的星球,最先迎戰的是中國。

 

疫情暴發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漢,擴散於人潮涌動的春節假期,考驗前所未有,人們焦炙地刷著手機,盼著消息。

 

在中國共産黨即將迎來建黨100週年之際,不期而來的危機,似乎要格外檢驗一下這個百年大黨、這艘中國號巨輪。全球聚焦東方:中國,能頂住嗎?

 

江河橫溢賴砥柱,萬山磅薄看主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抗疫關鍵時刻,習主席親赴武漢考察指導,作出重要指示。

 

大江南北,舉國同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似閘門一旦開啟,排山倒海。

 

看其速度。除夕之夜起,包括解放軍醫療隊在內,白衣天使們捨生忘死,逆行出征;10多天,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神速交付……

 

看其溫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看其精度。“不遺漏一個感染者”,核酸檢測、疫苗接種聯網整合,“一碼通行”成為中國人生活新的常態……

 

“逆風逆水”需要風帆槳櫓,更考驗舵手的力量。3個月左右,中國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之後,“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品質發展深入實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國還向許多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伸出援手。

 

中國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

 

如何應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疫,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既“點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更檢驗一個執政黨的應戰能力。

 

世界同一考場,各國答卷迥異。有的國家科學應對,疫情逐漸趨於平緩;有的國家把“甩鍋”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有的國家疫情反復暴發,死亡人數激增……

 

“惟有比較方法可以減少史學家間種族的、政治的與國家的偏見”,“比較方法使歷史以真面目出現。原來被認為的高山,不過是一座丘陵”。比利時歷史學家亨利·皮朗曾提出。

 

談及疫情對世界的重塑,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達沃斯論壇上坦承:“同開放市場經濟連在一起的現代資本主義模式,已經無法在這種環境下運轉。”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一段段視頻、一幅幅畫面的對比,讓億萬中國人心底自然流淌出更顯質感與分量的答案。

 

今年五一小長假,到紅色景區“打卡”,“沿著高速看中國”,去武漢遊黃鶴樓,車流人海望不盡,中國共有1.15億人次出行。人們眺望著遠方,既感同身受,更珍惜眼前的一切。有網友説,慶倖生活在今天的中國,原來,車水馬龍才是繁榮昌盛,人潮涌動才是國泰民安。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耀大地,中國人又開始平常的一天。在這一片祥和的“綠洲”裏,每一個日子都意味深長。人們心中那“穩穩的幸福”,比慶祝的煙花禮炮顯得更為悠長。對中國共産黨而言,這是百年華誕最珍貴的禮讚。

 

(二)

 

東方大地,大江大河雄渾壯闊。

 

江河滾滾東去,始自源頭的奔騰;巨輪劈波斬浪,始自滿帆的啟航。“所有的歷史,都是思想史。”

 

回望百年,那些試圖讀懂“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的目光,總會不約而同地透過靜好歲月,凝視江南大地上那一汪秀水。

 

嘉興南湖,波平如鏡,映照著一片歷史的天空,鐫刻著一個政黨“誕生的情形”,昭示著一個大國“將來的命運”。

 

——這裡有過天朝的余暉。

 

“前度晴中閱春景,今朝雨後賞煙光”。18世紀50至80年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登臨南湖煙雨樓,賦詩近20首。

 

這位滿腹經綸、“十全武功”的清朝皇帝及繼承者,“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矇住雙眼,無視世界新潮已風起雲湧,清末尤為昏聵顢頇,緊鎖的國門被堅船利炮撕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換來的是群狼入室、割地賠款、干戈滿地。

 

——這裡閃過耀眼的亮光。

 

“不再作列強侵略的俎上肉”。1912年,辭去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的孫中山,途經嘉興,下車演講並遊覽煙雨樓,于獅子峰前與眾人合影。

 

“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軍閥混戰,孫中山帶著“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的深深哀嘆,抱憾離世。

 

——這裡掀起過覺醒的浪花。

 

“請息內爭,除權姦、釋學生、以一致對外”。1919年5月9日,嘉興多校舉行學生大會,並致電北京政府,要求釋放五四運動被捕學生。

 

是年夏,嘉興民眾為宣泄對壓制愛國學生運動嘉興知事之公憤,在南湖煙雨樓立起一塊“遺臭萬年”碑。

 

——這裡見證了開天闢地的啟航。

 

正是一場場席捲華夏的“翻天巨浪”,讓沉睡的東方大國甦醒。中國的先進分子意識到,“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

 

“共産主義——人類的解放者萬歲!”1921年夏的這一天,在南湖一艘畫舫上,一次改寫中國歷史的會議悄然閉幕,一個嶄新的政黨宣告誕生。

 

南湖的歷史,是中國歷史大邏輯的縮寫。

 

近代以降,跌宕曲折的試錯史路,昭示著真理的力量。“城頭變幻大王旗”,卻“沒有一人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諸路皆走不通”後,有人絕望地發出“中國不亡,是無天理”的哀鳴。于黑暗中洞穿黑暗,向光明處迎接光明,中華民族之幸,是馬克思主義傳入這片迷茫的大地。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産黨的跨世紀航程。”2017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閉幕一週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循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從上海乘火車赴嘉興,瞻仰南湖紅船。習近平指出,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裡是我們黨的根脈。

 

大地赤子,百年青春。“一個政黨,如一個人一樣,最寶貴的是曆盡滄桑,還懷有一顆赤子之心。”

 

(三)

 

“我這樣做是為人類造福,難道錯了嗎?我寧願接受懲罰,也決不會歸還火種。”古希臘神話裏,為人類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寧願忍受日日被鷲鷹啄食肝臟的無盡痛苦,也不肯祈求宙斯所謂的饒恕。

 

信仰之路,從來不是鮮花一徑,而是荊棘叢生,甚至是刀鋸鼎鑊。真的信仰,必歷經真的苦難,付出真的犧牲。

 

神話裏的普羅米修斯是唯一,而中國共産黨的“普羅米修斯”是群英。他們是為了信仰甘願受難,用“盜”來的火種燃燒自己,照亮民族前路。

 

面對絞刑架,李大釗第一個走上去。敵人兩次勸説“悔過”,他從容而答:“你們把我絞死,我的靈魂不死,革命不死!”“力求速辦!”

 

瞿秋白,高唱自己譯成中文的《國際歌》走向刑場。臨刑前,敵人再次勸降,他答道:“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

 

蕭楚女亦高唱著《國際歌》步入刑場。面對這位誓言“把自身做成一支蠟燭”的革命者,敵人問:“在你這根蠟燭即將熄滅時,你願意悔改嗎?”他大義凜然回答:“你們殺吧!真正的共産黨人是不怕死的。”

 

陳延年、夏明翰、羅亦農、向警予、彭湃、惲代英、鄧中夏……長長的英烈名冊裏,很多名字的背後都曾有一條可以求生的路,轉念之間即可脫離死境。然而,他們無一不選擇信仰作為生命的歸途,無一不堅信自己犧牲的意義——“不論我們自己能否到達勝利的彼岸,我們的紅旗一定能到達”。

 

前行者倒在敵人的屠刀下,後來者繼續高擎著信仰的旗。即便是低潮之際,仍有許多“真同志”像賀龍元帥一樣,迎著血雨腥風,宣誓入黨,投入洪流。

 

漫漫征途,險夷重重。信仰,是他們胸膛裏最旺的火、眸子裏最亮的光、骨子裏最硬的鈣,是中國共産黨永恒的“血脈”。

 

憶百年,多少勇士,血染大地,杜鵑花開,英名難覓;多少英雄,卸甲而歸,山河處處,俯首為牛。追問神州大地上次次闖關奪隘,根在信仰。

 

從爬雪山過草地、“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到“百萬雄師過大江”“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信仰的旗,飄揚在戰火硝煙裏;百廢待興、白手起家,滿目瘡痍、改天換地——信仰的旗,飄揚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裏;大地開化、河流解凍,思想與生産力共同解放——信仰的旗,飄揚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打虎拍蠅,驚天動地,重整行裝再出發——信仰的旗,飄揚在新時代的海晏河清裏。

 

“在微風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點頭,那就可視為我對於為中國民族解放奮鬥的愛國志士們在致以熱誠的敬禮;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搖擺,那就可視為我在提勁兒唱著革命之歌,鼓勵戰士們前進啦!”

 

如今,革命者方志敏憧憬的可愛的中國,隨處可見絢爛的花朵在微風中輕舞,路過的人們是否還記得,這個寫于囚室的“美麗約定”?

 

這片被信仰澆灌、鮮血染紅的大地,才會綻放出這樣無悔的花朵。每一朵花的搖曳,都令人滿懷感念、不容辜負。

 

(四)

 

這片如今繁花似錦的大地,曾經一窮二白、千瘡百孔。正是從一片廢墟中,新中國出發了,其“創業進行曲”撼人心魄。翻開近現代史,在中華大地上,只有中國共産黨能重整山河。

 

中華民族暢想過許多美好的夢。孫中山所著《實業計劃》,描繪出復興的宏偉藍圖,而戰亂、貧弱和腐敗,讓絕大多數藍圖化為泡影。

 

四川,是一個典型的歷史樣本。

 

今天的四川,正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國際班列累計開行超過1.3萬列。而新中國成立前,這裡一寸鐵路都沒有。

 

路運折射著國運。為修成渝鐵路,當時的主政者稅捐從1904年提前徵到1991年。而直到1949年,這條鐵路“仍然是一條虛線在規劃圖上嘆息”。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毛主席決定立即修築。1950年6月5日工程開工,25日朝鮮戰爭爆發。10天后,大部分築路部隊奉命出征。

 

接著,10萬群眾像支前一樣來到工地,堅定不移地繼續修下去。

 

1952年7月1日,僅僅兩年,新中國成立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四唱成渝鐵路》這樣唱道:“永遠跟著共産黨,幸福萬萬年”。

 

“雄關漫道真如鐵”。當年,紅軍轉戰雲貴川,交通之艱險,觸目驚心。今天,如果沒有現代化的交通,“七彩雲南”“多彩貴州”“天府之國”都將黯然失色。

 

群山連綿,江河縱橫,溶洞成群,岩石堅硬,大西南許多地區被稱為“築路禁區”。修成昆鐵路前,有外國專家實地勘察後説:“在這裡修鐵路,中國發瘋了!”

 

中國共産黨人偏偏“敢在天險畫長虹”。那時,大多是靠鋼釬、大錘、手風槍打眼,虎口震得開裂流血;打隧道,靠火把、馬燈照明,用芭蕉葉驅煙。

 

大渡河旁的趙坪山一號隧道,陰冷潮濕,有的官兵因喝鹹水拉肚子,就赤身裸體打風鑽,用水管不停沖刷著瀉下的污物……

 

這一幕,被深入施工現場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碰見,他的淚水奪眶而出:我能算出一道道數學難題,卻無法算出鐵道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馳穿萬峰的成昆鐵路,被聯合國稱為20世紀人類征服大自然的三大傑作之一。西昌衛星城尋夢九天,金沙江水電站西電東送……鳥瞰西南,奇跡相連,山河巨變。

 

走進新時代,仍有千千萬萬個奮鬥者,像跳進泥漿池攪拌的“鐵人”王進喜一樣,澎湃著熾熱的豪情,創造著新的奇跡。

 

首艘國産航母下水,東風-17彈道導彈研製成功,中國天眼探測範圍“接近宇宙邊緣”,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量子通信跑在世界前列……

 

中國共産黨何以能披荊斬棘、鑿山穿河、經天緯地?這個問號令許多人沉思。當初,是那麼的難,時常吃著粗糧野菜、甚至啃著樹皮苦幹,完全有理由徐徐而進。但中國窮得太久、太想改變,必須“只爭朝夕”“艱苦奮鬥”“為子孫後代留下點好的東西”。質樸之言,透著民族復興的緊迫感。

 

在這片大地上,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創造了多少個“史上第一”“世界之最”“人間奇跡”?燦若繁星,難以計數。仰望這些“第一”“之最”“奇跡”,“每塊石頭上都有血汗,都有良心”。在許多鐵路和公路沿線,都建有烈士陵園和紀念碑。汽笛聲聲,那一個個倒下的身影,化作大地上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五)

 

“21世紀始於中國的1978年。”這一年,在中國的大地上,冰雪消融,袒露出一條亙古未有的探索之路。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評論,這個年份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歷史,這個世紀的主題之一將是一個大國——中國的崛起。

 

1978年的春天,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2月,恢復高考後首批錄取的27.3萬大學生,“懷著喜悅的心情”,從田間地頭、工廠牧區走進大學校園。

 

“真理標準大討論”,撬開思想的凍土,壯麗的征程蓄勢待發。

 

1978年12月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那一天是冬至,卻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立春”。

 

這是十幾億人口大國的改革之路,沒有任何參照係,難度之大超乎想像。歷史上,無論中國還是他國,大多數改革,都以失敗告終。

 

新路的開闢,必有巨大的勇氣支撐。

 

能不能實行大包乾?能不能引進外資?個體戶雇工能否超過8人?要不要“動”“傻子瓜子”年廣九……今天已成共識的答案,在當時,都是不敢逾越的雷池。每件新事物,都牽動著一項項重大的改革。靠“摸著石頭過河”,一道道藩籬被打破,一棵棵新苗長成參天大樹。

 

對於無謂的爭論,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説,“我要買兩噸棉花,把耳朵塞起來”。

 

對於西方鼓噪一時的“華盛頓共識”,中國不為所動。有的國家,抄西方的“作業”,結果是“一片狼藉”、代價高昂。

 

心中裝著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人,永遠年輕。88歲高齡的鄧小平一路南巡發表的重要講話,吹去了人們心頭的迷霧,使改革開放駛入快車道。

 

風起小崗、帆揚沿海、潮涌浦江、春暖大地,就這樣,中國共産黨人以對馬克思主義更深刻的理解、對中國國情最深入的把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真正的本土化,解開了改革開放的複雜方程,找到了貧窮落後的東方大國實現現代化的成功模式,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之路。

 

“每個日子,都像飛輪似的旋轉起來”,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説,中國發生的事情“出人意料”;還有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人創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好的經濟制度”。

 

時隔35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與十一屆三中全會遙相呼應,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衝鋒號,中國迎來改革開放的新紀元。

 

“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7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旨歸,中國的改革坐標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延伸——一張指向大國之治的改革藍圖,漸次展開,浪奔潮涌。

 

每一項都是真刀真槍,每一領域都如強渡大渡河。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僅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層面,就涉及180多萬人,25個部級機構組建和重新組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以非凡的氣魄和力度,推動體制、體系、政策制度重塑重構重建,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破瓶頸,開新局,強動力。

 

當數千萬老兵有了自己的“娘家”、光榮牌點亮千萬家門楣、“軍人依法優先”成為城市“標配”,尊崇的陽光灑滿人民子弟兵的心田。2485個改革方案,既有四梁八柱,也有衣食住行。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青山綠水、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億萬中國人滿滿的獲得感,就是“最具雄心改革計劃”的最大“含金量”。

 

“南海邊”的深圳,兩株高山榕亭亭如蓋,生機盎然,在改革的天空下遙遙相望。一株是1992年鄧小平在仙湖植物園手植,一株是2012年習主席在蓮花山公園手植。榕樹下,遊人駐足仰望,敬意寫滿臉龐。

 

前人栽樹,後人栽樹,一圈又一圈的年輪裏,奔跑著“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接力。那片綠蔭,護佑著中國“闖”與“試”的速度與激情。

 

無論走到多麼遠的未來,高山榕的故事,都會在這片改革的熱土上代代流傳。

 

(六)

 

大地如枰,村舍如棋。古往今來,擺脫貧困,是深藏在高山平川、窯洞茅屋裏的悠悠長夢。

 

“咋算脫貧,啥叫小康?要我説這新時代,吃不愁,穿不愁,孩子上學不愁,住院看病也不愁,老人還有工資拿,這就是小康。”

 

這是75歲顧寶青奶奶的小康答案。在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她從“嫁過來就沒翻修過”的石頭房,搬進2層小樓,孫女成為村裏第一個本科生。

 

顧寶青,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1個多月後,習主席往返奔波700多公里、專程走訪看望的老區困難群眾之一。

 

日子從收入不高“總不踏實”,到如今的“都有著落”,顧奶奶家的小康,定格為人人笑靨如花的“全家福”。

 

轉動全景鏡頭,如果中華大地上所有告別貧困的“顧寶青”們,“一個都不能少”地合張影,就是一張最溫暖的“全家福”。

 

這片高天厚土,見證了一場氣吞山河的挽手,把近億人的生活拉到了貧困線以上;見證了一場感天動地的決戰,十幾億中國人肩並肩一同邁入小康。一條條通村硬化路,一排排搬遷新房,一座座種植大棚,一間間明亮課堂,這千山萬水的巨變,人山人海的幸福,註定光耀人類進步的史冊。

 

今年初春,中國正式宣佈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國際輿論一面讚嘆“這是消除貧困的歷史上最大的飛躍”,一面憂慮“到2022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將增長1.5億余人”。全球的窮人變多了、貧富鴻溝更深了,而中國的貧困人口何以全部“逆勢”脫貧、步入小康?

 

貧困最深處的窯洞知道,那個“梁家河的好後生”習近平,用自己的玉米糰子換老鄉的“糠窩窩”時,就盼著讓鄉親們“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麵”。這個“當年幾乎比登天還難”的願望,讓他40多年來在扶貧上“花的精力最多”,“鄉親們一天不脫貧,就一天放不下心來”。

 

走過谷深水遠、崎嶇嵯峨……8年多來,習主席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督戰,深入貧困家庭訪貧問苦,足跡遍佈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摸一摸床上的被子暖不暖,嘗一嘗缸裏的水甜不甜,看一看鍋裏的飯菜好不好,問一問收入多少、孩子上學了嗎,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了解脫貧扶貧需求。脫貧攻堅的動員令,在太行山東麓的炕頭上發出;精準扶貧的嶄新思路,在武陵山腹地的農家院裏誕生;“五級書記同框”,彰顯中國共産黨非同尋常的魄力決心。

 

易地搬遷、東西協作的集力攻堅,“下足繡花功夫”的精準幫扶,精銳盡出又潤物無聲,穩穩地落在一蔬一飯、一枝一葉上。

 

千萬家貧困戶的日子知道,千差萬別的致貧原因,匯集成中國最繁雜、最溫暖的脫貧檔案。一戶一檔,一戶一策,記錄著李家的雞、張家的菜、趙家的傷病殘。瑣瑣碎碎的事,辦好一件都難,辦好每件更難。這些年,每個貧困村都多了幾個帶頭人,他們是黨派來的第一書記、駐村幹部。

 

幫著老鄉種植、養殖、直播帶貨,也操心著村裏發展黨員、引水修路。他們焦急地説:真想把自己種在大地上,長出無數雙手,幫鄉親們早一天脫貧。為了千萬家的日子變甜,黃文秀等1800多名黨員、幹部長眠在希望的田野。正如一句挽詞所寫:“山難渡水難渡血灑脫貧路”。

 

一朵花盛開,就會有千朵萬朵花盛開。“黨和政府這樣幫我們,再不能‘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

 

有人言,“幾千年來,中華帝國一直是一隻巨大的空蕩蕩的胃。”溫飽,是中國歷朝歷代的難題,也是世界難題,許多國家苦苦找不到“告別貧困”之路。

 

新中國的開天闢地,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新時代的脫貧攻堅,中國共産黨人接力解開了千古之難、世界之難,跨過西方學者所描述的“貧困陷阱”。

 

中國的農民知道——只有中國共産黨,最懂“中國的山溝溝”和“山溝溝裏的鄉親”,最懂中國土地上的喜與憂、期與盼;只有中國共産黨,能匯聚起移山填海的磅薄力量,“捏碎一個一個比天還大的困難”,帶領中國所有的鄉親,攜手走進全面小康。

 

(七)

 

貼近這片古老、遼闊、沸騰、火熱的大地,站在100年的歷史節點,讓我們側耳聆聽地火的奔騰、江河的澎湃,更深深地思考。

 

回望百年,體悟百年,探究百年,中國共産黨百年輝煌背後的“源代碼”“根目錄”是什麼?

 

為什麼能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為什麼能“創造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跡”?為什麼能抵禦一個又一個滔天巨浪?為什麼廣大人民群眾滿意度這麼高?

 

走了100年,是怎樣走到了“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天?

 

從中國歷史看,魯迅先生曾以悲愴的字句,拓印了中國人苦難的昨天: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從全球看,西方的政黨一門心思算計的是選票,而中國共産黨,“把黨作為人民實現其根本利益的工具”。

 

借用西方的邏輯,很難從“中國的昨天”推導出“中國的今天”。因此,一路“唱衰”不可避免。

 

而在中國,層層相因的內在邏輯,讓一切看似“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順理成章,又難以阻擋。

 

這是一個全新的政黨。100年前的那個7月,中華大地第一次有了決心“給老百姓當長工、當牛馬”的黨。“從此,鐮刀和鐵錘不再伏在地上嘆息”,而成為“寫在旗幟上的,最初的也是永久的象形文字——人民”。“一盤散沙”一旦覺醒凝聚,便所向披靡。受壓榨奴役的人“當家作主”後,中國從嬗變到巨變的引擎,由此點燃。

 

這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最初的理想藏著最熱的地核——“為著全人類的解放”。那是信仰最深處的情感,情感最深處的信仰;那是對人類最博大的擔當,“每一個人都得到解放”;那是對自我最徹底的割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動機都不是物質主義的,但並不代表不具有經濟學意義”。

 

歷經百年,赤誠如初——在“人民”這個無往不在的價值維度裏,中國共産黨不僅找到了“靠山”,還找到破解眾多發展難題的鑰匙。

 

這是令許多人百思不解的“裂變”。當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上深深地紮下根,當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緊緊地站在一起,當中國人民鐵心追隨為自己謀解放、謀幸福的這面旗,就創造出無限的空間,激發出無窮的創造力,産生出“自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以來無可比擬的大變化”。

 

這是令許多人百思不解的“關係”。中國共産黨同人民,是“種子與土地”的生根開花,是“公僕與主人”的使命定位,是“學生與先生”的“教學相長”,是“兒女與父母”的血肉相依,是“舟與水”的慎終如始,是“魚與水”的不離不棄,是“答卷人與出卷人”的奮楫篤行。命運與共,何懼風雨?

 

民心,是一片公正的大地。在這片大地上,“功成不必在我”的一代人又一代人,耐心打造“功成必定有我”的跨越階梯。

 

黨的十九大報告203次提及“人民”,陣陣掌聲猶在耳畔迴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錚錚誓言奮力書寫在大地上。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句令億萬人震撼的肺腑之言,能看出中國共産黨人的高潔堅定,氣貫長虹。

 

(八)

 

江河,是大地的血脈。

 

長江黃河,穿越中華大地,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華民族的搖籃。

 

中國共産黨起于長江、興于黃河,上海、南昌、延安、南京、武漢……見證著中國共産黨的偉業,成為鮮明的歷史坐標。

 

中國共産黨的目光,從未離開過這兩條“出山清,千堆雪,萬重浪”的大江大河,也從未遠離過大海大洋。

 

走進新時代,習主席一次次把脈長江黃河,謀劃治理、保護、綠色發展的千年大計,矚望民族的綿澤、家國的安瀾、大地的明天。萬里長江、九曲黃河,將與中華兒女同赴新時代的夢圓,見證中國共産黨的誓言。

 

循著千年的江河,我們仿佛看到一隊勇毅的縴夫,一步一步,勠力前行,古銅色的脊梁散發著力量,如椽的縴繩牽著百年的風雨,係著一個民族的希望。

 

循著千年的江河,我們仿佛看到百年大黨的浩浩湯湯,百折不撓;我們仿佛看到中華民族的奔流不息,勢不可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