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築規模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開館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1-07-19 14:39:19 | 來源: 新華社 |
迄今全球建築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17日正式開館,並於18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這一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全新的天文科普教育和文化旅遊地標坐落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
俯瞰上海天文館。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上海天文館涵蓋“家園”“宇宙”“征程”三大主題展區及“中華問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區,以及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聞會客廳、望舒天文臺、羲和太陽塔與星空探索營,全景展現宇宙浩瀚圖景。
當日,一份珍貴的月球土壤樣品入駐上海天文館“征程”展區。這份月壤由嫦娥五號帶回、國家航天局提供。如今,它被封裝在水晶球中,觀眾可近距離觀看。
由嫦娥五號帶回、國家航天局提供的月球土壤樣品在上海天文館展出。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我國有很多空間探測項目,向大眾普及天文學知識很有必要,並要注重介紹天文學領域的新發現、新理念。”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説。她希望,天文館不僅吸引天文學專業人士和頗有好奇心的青少年,而且能夠吸引各個年齡層的市民遊客及從事各個領域工作的人士。
天和核心艙高倣真模型展品,觀眾可以步入其中。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如何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可聽、可看、可觸的生動體驗?上海天文館引入體感互動、數據可視化、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生物識別等技術,精心設計環境氛圍、燈光音效和高倣真場景模擬手段,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宇宙空間。上海天文館的300余件展品中,原創比例高達85%,互動展品佔比50%以上。
上海天文館的“科教型自適應光學太陽望遠鏡”和“雙焦點可切換式一米望遠鏡”,則可支持科研和科普工作。
觀眾在“家園”展區。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業界認為,上海天文館的建成開放將進一步彰顯上海城市軟實力,推進新時代博物館事業高品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當日,上海科技館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15家科研機構和教育機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國內外科學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推動天文學研究發展。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