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要發“五倍券”紓困,台灣民眾為何不領情?

民進黨要發“五倍券”紓困,台灣民眾為何不領情?

 

圖片來源:臺媒

 

據臺媒報道,民進黨當局近期將規劃發放振興“五倍券”,預計會以“1000元(新台幣,下同)換5000元”的方式發放,預算規模大約1100億元新台幣,最快9月底會正式推行,消息傳出,遭到很多民眾的反對和質疑。

 

其實,要論起發放“五倍券”的利弊,首先要厘清發放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説發券的目的是為了紓困的話,從臺媒報道可以看出,台灣的餐飲、零售、觀光旅行相關、藝文娛樂表演等行業,是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很明顯,經歷了2個多月的3級警戒,台灣經濟與社會真正的問題是:各行業嚴重的不平衡、收入差距增大。有一批受疫情衝擊到幾乎完全停擺、生計幾無著落的行業與人員,他們才是民進黨當局該援助的對象。

 

民進黨當局知道這種情況嗎?當然知道,這也是為什麼當局釋出的訊息是:“五倍券”主要應用在旅宿、餐飲、藝文展演、零售等相關産業上。

 

但問題是“五倍券”能夠幫到這些業者嗎?答案是很難。一個原因是強烈的替代效果因素。民眾拿到“五倍券”,大多會用來購買原本就要用現金購買的日常用品,並未産生額外的需求。研究顯示,去年台灣“三倍券”開始使用後,據各大賣場反映,7成使用者用來購買日用品,對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拉動能力有限,可謂花費巨而收效低。

 

此外,這波疫情雖讓台灣服務業受創,但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有些零售業者營收大減,但有些賣場營收反而增加;有些餐飲幾乎營收歸零,有些順利轉型外賣仍生意興隆。“五倍券”即使可以創造部分額外需求,但那些受創最重、真正需要幫助的小商家、攤販與自營人員,往往在這項政策中受益是杯水車薪,很難因此而度過難關,仍然逃脫不了熄燈關門的命運。

 

此外,台灣民眾反對“五倍券”的其它原因還有:除了將造成兌換、找零、使用範圍、有效期限上的困擾之外,發紙質的券更須耗費相當大的人力、財力來支應,被認為十分擾民又浪費。

 

民進黨當局説“五倍券”和以往發過的“三倍券”成本相差不多。據臺媒報道,“三倍券”印刷成本7億元,行政成本超過20億元,“五倍券”的10張券多過“三倍券”9張,發行費用應不低於30億元,並非一筆小數目,其實完全可以拿這些印刷和發行成本來提高補助金額或人數。

 

去年民進黨當局發“三倍券”時,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就批評這種方式“好慢、好笨、好浪費”。而據臺媒報道,依網絡大數據分析顯示,認為印製“五倍券”浪費錢及圖利廠商的台灣民眾比例相當高。民進黨花千億元新台幣,未必能幫助真正需要幫助者,恐怕效果會和“三倍券”一樣,費力而不討好。(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