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心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學習進行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習近平多次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語重心長。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我們56個民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要同舟共濟、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西藏考察時強調。

 

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2019年,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5次提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正是習近平民族觀的鮮明體現。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七個字,既有深意,又有深情。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5000年文明史鑄就的民族傳承。

 

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著重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統,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勢。”

 

在2019年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他用“四個共同”對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歷史傳承做出深刻闡述:

 

——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習近平指出,自古以來,中原和邊疆人民就是你來我往、頻繁互動,共同開拓著腳下的土地。

 

“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

 

“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

 

習近平強調,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納力,才可久可大、根深葉茂。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在深度交融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相關、榮辱與共。中華民族共同體,植根于5000多年來中華兒女的發展融合與團結奮鬥。

 

經歷5000多年的歲月積澱,中華民族精神已深深融入各族人民的血液,成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有了更為豐富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一些新中國成立後“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又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

 

“家和萬事興”。讓中華民族大家庭裏的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是習近平的夙願。

 

在習近平的一系列論述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與時俱進,包含了新時代的“家國”內涵:

 

“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

 

小小石榴籽,粒粒見人心。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對團結統一的自主認同、是中華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深情密碼。14億多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徵。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鬥。

 

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新華網 張芮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