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繪好“富春山居圖”,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擘畫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中華大地漸次呈現。生活有奔頭、田園秀美、鄉土潤澤、産業現代化……一個個村莊美麗蝶變,一片片沃野展現新姿,越來越立體的鄉村圖景讓人們直觀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和鄉親們不斷提升的幸福感。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努力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特別是經過8年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從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到浙江安吉的余村,再到寧夏銀川的閩寧鎮……一幅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億萬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繪好“富春山居圖”,産業興旺是重點。“産業不落實,發展就落空。”産業興旺,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經驗,也是繪好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持續動力。在十八洞村,通過發展種植、養殖、苗繡、鄉村旅遊、山泉水等産業,老百姓生計越來越多;在余村,通過關停礦山、水泥廠,開辦農家樂、民宿、漂流、果蔬採摘等一系列休閒旅遊産業,2020年遊客量近90萬人次,旅遊收入近4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5680元……鄉村産業“立得住”“長得大”,激活了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池春水”,給農民吃下了長效“定心丸”。實踐證明,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才能讓老百姓有幹頭、嘗甜頭、有奔頭,讓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成色足。

 

繪好“富春山居圖”,人才興旺是關鍵。“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離不開各類人才的參與和支撐。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吸引了很多“新農人”來到農村的沃土闊野投身鄉村産業。他們當中,既有大學畢業生、城市白領等高學歷人才,也有企業老闆、資本投資人等商業人士,還有農技人員、種養大戶等技術精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強了定力、增厚了底氣、增添了幹勁。實踐證明,只有加強政策支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把善經營的“農創客”引進來,把懂技術的“田秀才”聚起來,把有經驗的“土專家”用起來,讓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才能為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注入不竭新動能。

 

“農,天下之大業也。”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必須清醒認識到,啟航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農村。這就提醒我們,“三農”工作仍然極端重要,“重農強農”調子不能變、力度不能減。前進道路上,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艱苦努力,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我們才能繪就一幅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