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更好生産、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發佈的《2021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估計,2020年世界上共有7.2億至8.11億人面臨食物不足的困境,約佔全球人口的10%。

 

與此同時,全球每年約三分之一糧食被損耗和浪費。儘管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但豐收背後凝結了幾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在全球多個地區,疫情引發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危及食物的正常獲取。節約糧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産量約佔世界的1/4,自2004年以來,中國糧食生産實現“十五連豐”,口糧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但每年的豐收都經歷“過五關斬六將”。當前,秋汛給北方糧食生産帶來不小挑戰。

 

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李賀郎村的農田裏,機器轟鳴的聲音不時傳來,一輛被改造的聯合收割機正在玉米地裏穿梭。面對泥濘的田地,普通輪式聯合收割機無法正常作業,為此,當地通過把收割機輪胎改造成履帶,提高了效率。農機服務人員劉玉龍説:“一天能弄個一百二三十畝地,幫助老百姓搶收、減損。”

 

從10月7日到15日,濟陽區對履帶式玉米機械作業、農業服務組織和在濟陽區範圍內進行糧食烘乾作業的企業給予了補貼。濟南市濟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焦余印表示:“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大型機械1700多套,隨時待命,一旦條件成熟,立即投入秋種環節,力爭打贏‘三秋’生産這場硬仗!”

 

作為我國大糧倉,黑龍江省糧食産量佔全國11.3%,糧食産量連續十年全國第一。中國人每9碗飯中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永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讓農民種糧有錢賺,今年黑龍江繼續落實強農惠農補貼,糧食産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今年落實産糧大縣財政轉移支付和獎補資金70億元,讓重農抓糧的縣不吃虧。今年落實強農惠農補貼資金477億元,讓農民種糧有錢賺。黑龍江省糧食産量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到2025年,黑龍江省糧食綜合産能要達到1600億斤以上。”王永康説。

 

儘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浪費也觸目驚心。2018年《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數據顯示,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人/餐,浪費率為11.7%。除了消費環節,生産、收穫、加工、運輸等環節的糧食損耗也不容忽視。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表示,今年我國尤其注重糧食收穫中的減損。到目前為止,節約出的糧食量令人驚訝。“大力推進機收提質減損,今年夏糧和早稻,因為機收做到了精細化,少損失了30億斤的糧食,挽回了150萬噸糧食。”馬有祥説。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介紹,當前,我國大力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積極推動全鏈條節約減損,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突出全鏈條各環節聯動,堅持産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健全糧食産後服務體系,支持引導農戶科學儲糧,開展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提高糧食物流現代化水準,努力讓每一粒糧食顆粒歸倉,物盡其用。”張務鋒説。

 

今年4月,我國制定出臺反食品浪費法。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介紹,除了落實好反食品浪費法,我國還將在糧食生産各環節採取節約減損的措施。隋鵬飛説:“一是加強各環節基礎性的科學研究,加快新品種選育,提升種子品質,提高收穫環節的機械性能和品質,改善烘乾、倉儲、物流條件,提升加工工藝和配套裝備。二是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主要體現在推進標準化生産,推進社會化服務,強化物流體系建設。三是落實好反食品浪費法,進一步強化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意識教育,明確各級政府和全民在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朱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