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對話百年考古——精美文物亮相青海考古成果展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1-12-02 11:15:27 | 來源: 新華社 |
宗日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的雙獅日月金牌飾、喇家遺址出土的“黃河磬王”……歷史上曾有20多個民族在青海這片熱土繁衍生息,多樣的自然環境、不同的經濟形態、複雜的民族結構,各種文化因素在這裡交融匯聚,留下了6000余處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
出土于2018血渭一號墓的雙獅日月金牌飾(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攝
11月30日,青海省博物館攜最新策劃推出的四大展覽正式對外開放。此次新展包括青海歷史文物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錄展、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展覽內容涵蓋“歷史文物與史前災難遺跡”“考古遺址與東西方交流”“紅色故事與革命精神傳承”“多民族聚居與傳統技藝”。
“展出旨在充分挖掘博物館自身館藏資源及文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合青海博物館聯盟文物資源,全景式展示青海從史前文明到近代百年的發展歷程。”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介紹,此次四大新展的展廳面積增加至6450平方米,上展文物2405件,其中青海歷史文物展上展文物904件,青海考古成果展上展文物704件,為青海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實物佐證。
參觀者在青海歷史文物展廳內參觀(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攝
走進青海考古成果展,一個個塵封千年的遺址、墓葬通過模型復原、多媒體演示等方式,生動再現古代人類生産生活場景、墓葬類型、生業模式,眾多藝術珍品得以重見天日。青海省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孫麗寧站在遺址模型前向參觀者介紹:“2018血渭一號墓是熱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發現的佈局最完整、結構最清晰、形制最複雜的高等級墓葬之一。”
二獅相向,或銜日或拱月,鬃毛怒張,獅身各鑲嵌一枚紫水晶,其餘部分鑲嵌綠松石……出土于2018血渭一號墓的雙獅日月金牌飾是重要展出文物之一。“這是2018血渭一號墓科學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的首次展出。”孫麗寧介紹,此次青海考古成果展精選了7件2018血渭一號墓考古出土文物進行展示。
這是11月24日拍攝的青海考古成果展廳中的考古筆記墻。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攝
“此次考古成果展的特點是不僅關注文物,也關注文物背後的考古人,關注考古過程中理念與技術的革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建華表示,多維度的展示手段讓考古與觀眾不再陌生。
一代代青海考古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踏遍山川河谷、茫茫雪原。近3年來,青海省文物保護利用水準逐步提升,共實施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項目30余項。今年10月,青海都蘭熱水墓群、青海民和喇家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今年4月,2018血渭一號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這是出土于2018血渭一號墓的鑲綠松石金鏈(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攝
展覽現場的唐蕃古道電子地圖、瞿曇寺(局部)三維展示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展覽通過遺址復原、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力求打造全景式、深學術、寬藝術的展示效果,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接觸考古工作,從而激發社會大眾投身文物保護的熱情。”王進先説。
這是11月24日拍攝的青海歷史文物展現場。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攝
此外,青海省博物館為呈現全新面貌,在館內新設“文創生活體驗區”,同時上新9款文創産品,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沿黃九省(區)博物館聯名款考古盲盒”。
近3年來,青海省41家博物館線上線下參觀量達2600萬人次,精品文物展參觀人數超過241萬人次,網絡話題閱讀量2300余萬,青海省博物館逐漸成為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
新華社西寧電 記者白瑪央措
新聞推薦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
- 活力2025:兩岸經濟交流繪新卷,融合發展踏新程2025-01-24
- 氛圍感拉滿 這些“年味兒”新體驗已是next level2025-01-24
- 記者手記:特朗普2.0——一段“顛簸”之旅開啟2025-01-24
- 亞冬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佈 谷愛淩、徐夢桃等在列2025-01-24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