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英文假論文事件看“台獨”者的人格特質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12-06 10:53:1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近幾年,蔡英文疑似假論文是台灣政壇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日被英國倫敦相關學術機構實錘證實,其論文基本上存在不可告人的學術造假,意味著蔡英文並不具備其所自稱的博士學位。
從蔡英文作為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開始,面對學界對該問題的質疑,基本上就是用台灣公權力機構背書,以及事後收買英國倫敦學院部份教授與行政單位,用賄絡的方式讓該學院涉事人員似是而非地發表網絡聲明。更離譜的是,對於毫無機密價值的論文,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史無前例宣佈,該論文必須封存30年。台灣選舉制度規定候選人學歷資料應誠實填寫,當論文被證實存在嚴重違反學術倫理、違反博士取得流程,蔡英文就已經觸犯偽造文書等法律,更遑論政治人物該有的誠實態度!
從假論文事件觀察,民進黨與“台獨”勢力的推動者基本都有偏離社會道德人格特質的共性。
首先就是“説謊成性”。事實上台灣政壇假學歷事件並不罕見,當被社會大眾揭露後,通常會選擇道歉低調補救。但蔡英文從遭到質疑時,第一時間選擇用錢收買該英國學院,完全不考慮誠實面對。再者,為了讓事件不被擴大,用似是而非的邏輯,合理化造假所得博士學位,用無數個謊言來掩蓋真相。
再來就是“玩弄法律漏洞”。在當時台灣地區教育資源稀缺的情形下,有經濟條件的台灣人常用捐贈外國大學的方式取得學位,這並不違反台灣地區的相關規定。但當面臨從政或者公職時,則有更嚴格的標準,蔡英文卻用法律文字混淆,逃避道德層面與社會輿論的檢驗,企圖矇騙台灣人民繼續鞏固其領導地位。
最後是濫用“司法”干擾調查。論文造假遭到台灣新聞媒體曝光後,蔡英文用盡狡辯、借行政部門打掩護等手段,仍無法消弭台灣社會的質疑聲音,其便開始利用威權手段,動用警察部門上門調查網絡發文者,並以造謠罪開罰。對於緊追該議題的媒體人,則以“司法”手段以加重誹謗罪起訴,甚至用刑止爭,發佈通輯,企圖阻止媒體人在“國外”調查真相。
從以上蔡英文假論文事件觀察,其所用的處置方式,基本上延用了民進黨涉及弊案、爭議的處理方式。聯繫起來看,基本上可以代表推動“台獨”的群體,包含但不限于蘇貞昌、謝長廷、陳菊等人是怎樣的人格特質!(金勻)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相關新聞
- 2021-12-03民進黨擋陸生,台灣高校吞苦果(日月談)
- 2021-12-03郁慕明:懲戒“台獨”頑固分子的措施早就該出來
- 2021-12-02大陸學者:“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