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鄉客”到“本地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12-13 15:56:06 | 來源: 福建日報 |
10日,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在廈門舉辦,以“敦親睦鄰 守望相助”為主題,旨在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多名在閩生活的臺胞社區志願者代表參加論壇,分享社區治理經驗。從老舊小區的改造和維護、調解居民糾紛,到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等,事無巨細,臺胞們積極參與,樂在其中。他們有的獲得社區居民的高度認可,被推選為小區業委會主任,有的榮獲了社區專門為其頒發的“小區榮譽居民”證書。在參與社區治理的過程中,臺胞不但造福社區,自己也從“異鄉客”變成了“本地人”。
老舊社區換新顏
“我在台灣時就參與社區志願活動,現在紮根福州,參與了福州多個社區的治理工作。”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副教授吳正隆在演講中説,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先要拉近社區居民彼此的距離。“中國人有著濃濃的田園情結,不妨嘗試在小區內開闢一個溫馨的綠色小院,為人們提供一個輕鬆、自然的交流場所。”
在吳正隆的指導下,位於福州市新店鎮新秀社區的“我家小院”應運而生。居民通過認養“1平方米菜地”享受耕種的樂趣,曾經荒蕪的角落,成了小區裏的人氣聚點。
“因為每個社區的資源稟賦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同時喚醒大家的公益心和主人翁意識。”吳正隆來到福州晉安區象園街道連輝社區後,通過調研發現,社區大部分是雙職工家庭,平日忙於工作,對子女缺乏看護。於是,吳正隆帶領志願者組織孩子成立“小私塾”“綠植隊”等,小朋友不但放學有了去處,也積極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中來。
今年6月,吳正隆等人在福州晉安區兩岸社區交流中心發起成立了“週二有約——海峽公益服務社”。服務內容涉及法律服務、文化創意、項目交流社區營造等方面,至今已開展活動40多場次。
台灣專家的付出也得到回饋。福州電建公司小區專門給吳正隆和他的台灣夥伴王佳淩頒發了“電建小區榮譽居民”證書。“這是我來大陸收穫的最珍貴禮物。”吳正隆開心地説。
臺胞調解員
熊麒來自台北,現居住在廈門湖裏區殿前街道大唐世家,是興隆社區臺胞主任助理,也是興隆社區的一名人民調解員。興隆社區有常住臺胞318人。2015年,熊麒成立了“熊麒調解工作室”,在調解涉臺矛盾糾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大唐一期一名業主申請自費安裝電梯,並取得規劃許可證及施工許可證。但家住一樓的臺胞張先生以電梯申請不合規直接侵犯其利益為由反對,並起訴到法院,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
在2019年加裝電梯開始施工後,張先生多次對施工進行阻撓。社區調解員多次想上門調解,均被其拒絕。熊麒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介入,通過老鄉身份與張先生取得聯繫,並得到他的信任。經過熊麒耐心勸説,雙方業主平息了激動的情緒,最終就電梯尺寸、補償金額等方面達成共識。2020年2月,電梯建成並投入使用,鄰裡之間也變得和和樂樂。
小小的調解工作室發揮了大能量,它調解的是鄰裡矛盾。熊麒在發言中説:“一開始臺胞把自己當過客,現在就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園,社區居民也把我們當自己人,有事就找我。”
公益心+感恩心
廈門市湖裏區大唐世家第四屆業委會主任簡榮作,是廈門第一位臺胞業委會主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許多在閩臺胞都通過各種渠道採購口罩、體溫槍等防護用品,為所在社區解了燃眉之急。臺胞們還加入志願者隊伍,協助社區防疫工作。當時還在台灣過年的簡榮作通過多種渠道採購護目鏡贈送給社區工作人員。回到大陸後,他又參與社區24小時防疫值守。
“業委會主任沒有一分薪資,因此要有一顆公益心才能做好這份工作。”簡榮作説,現在他每天下午結束公司工作後就趕回社區,專心處理業委會的事。從小區漏水、化糞池堵塞,到鄰裡糾紛,他都逐一過問處理。由於對工程技術十分內行,小區危墻修繕、局部改造,簡榮作都是親自監工,確保工程品質。
簡榮作説,自己1990年就來到大陸,是懷著感恩之心在做這份工作,“我們閩南話講‘歡喜做甘心受’。參與社區治理,我是累並快樂著”。
相關新聞
- 2021-12-13傳承傳統技藝 弘揚中華文化
- 2021-12-13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十三屆海峽論壇見證兩岸民間交往激流勇進
- 2021-12-13兩岸融合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日月談)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