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與未來同守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12-14 16:44:15 | 來源: 新華社 |
“人就像樹,要有‘根’才能成長,沒有‘根’的人,就如同一朵浮萍。”與大陸結緣近30年,臺商蔣佩琪慶倖自己在連江找到了“根”。
1992年,蔣佩琪跟隨父親來到福建連江。那年春晚,來自內地、香港、台灣的歌手同臺演唱歌曲《心中常駐芳華》,歌詞中唱道:“願你心大志大家大業大,願你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正是父女倆在這片土地的經歷。“當時這裡是荒蕪的爛泥潭,連下車都找不到地方。”蔣佩琪指著腳下説。如今鬱鬱蔥蔥的草場覆蓋四週,拔地而起的高樓刷新著小鎮的天際線。
能見證和參與到家鄉的蛻變,蔣佩琪倍感榮幸。1992年,她父親蔣啟弼決定在連江建設高爾夫球場,一個“愚公移山”的故事隨即上演:6年裏,這裡堆填幾百萬方土,建起一道3.3公里的堤壩,數萬棵苗木破土而出。
在蔣佩琪看來,父親之所以如此執著,是源於對“根”的感念。“他常説自己小時候最喜歡夏天,因為每到這時候,家鄉就發大水,小朋友不上課,就把門板拆下來當船劃。”蔣佩琪説,有了堤壩後,連江村民終於告別了這種“苦中作樂”的日子。
父親去世後,將自己稱為“連江女兒”的蔣佩琪選擇接力奮鬥。眼下高爾夫球場正被建設為兩岸康養人才培育中心、兩岸生命健康醫療研發中心,她希望,父親留下的生態花園未來可以繼續造福鄉里,生生不息。
“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感到迷茫,是因為他們沒有‘根’的概念。”蔣佩琪説,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就不知道要走向何方。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近年來,許多“登陸”臺青在“根脈”中找到奮鬥坐標,他們中有人在祖地找到歸屬感,有人則從“根脈”中汲取精神力量,發現新的機遇。
在剛剛舉行的第十三屆海峽論壇期間,“首來族”黃愷嘉被評為2021年福建省台灣青年“創業之星”。她特地穿著長衫來到現場。“這是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她説,台灣青年對大陸並不了解,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向海峽對岸講述一個更加真實的大陸。
黃愷嘉創辦的文創企業目前正利用新媒體平臺講述台灣眷村故事、兩岸民俗文化,她本人也經常參與兩岸祖地文化研習等活動中。今年6月,第一次看到黃河的她,還特地將母親河的水帶回台灣,“‘雖不曾聽見黃河壯,澎湃洶湧在夢裏’的感覺,就像走進歷史課本一樣”。
來大陸拼搏12年的范姜鋒同樣在傳統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新賽道。在武夷山五夫鎮,他和閩北青年雷希穎一同打造的卡通IP,讓小鎮有了一個享譽中外的“代言人”——朱子。
這一頭戴冠帽、笑意盈盈的朱子吉祥物出現在海峽論壇,讓不少臺青感到十分親切。朱子文化發源於武夷山,如今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為新一代在陸臺青,范姜鋒樂見兩岸青年在朱子故里“以文會友、以文共創”。
目前,范姜鋒所在團隊正依託朱子IP打造朱子文化小鎮,助力鄉村振興。他們已推動200多場線下産業人才孵化活動,助力2000余人拿到國家認可的産業資質認證。通過1000余場的線上直播活動,他們完成超70萬元的慈善銷售及捐贈。
守望“根”,即守望未來。在海峽論壇上,臺青臺商們用自己的故事講述著對民族共同記憶和精神根脈的堅守。這種情感力量,不僅彰顯了兩岸同宗同族、同文同種的血肉親情,更讓兩岸同胞的心緊密連在一起。新華社福州12月13日電(記者吳劍鋒、鄧倩倩、陳旺)
相關新聞
- 2021-12-07江蘇金融實現對臺商在臺信用查詢業務“零”突破
- 2021-11-29珠海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舉行成立二十八週年慶典
- 2021-11-12“實力”“活力”雙提升 東莞臺博會擦亮服務台商轉型升級“金字招牌”
- 2021-11-09臺商共享進博會“溢出效應”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