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寫不盡的鄉愁

編輯:左妍冰|2021-06-21 16:50:28|來源:“看臺海”微信公眾號

台灣作家寫不盡的鄉愁

 

本期推薦人:薛穎穜 來自台灣屏東,全國臺企聯成員,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湖北省首席代表,資深製片人、導演。

 

席慕蓉:永不老去的鄉愁

 

喜歡以花作喻的席慕蓉,她的故鄉記憶多已模糊朦朧,但仍留有片片斑斕,恰如霧裏的花,淡淡幽怨裏花影搖曳,且余香悠長。

 

台灣作家寫不盡的鄉愁

 

席慕蓉 1943年10月15日生於重慶,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台灣當代知名畫家、詩人、散文家。

 

1943年

 

席慕蓉出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霧都重慶

 

抗戰勝利她隨家人先上海後南京

 

直到1949年離去

 

對故土的記憶裏

 

留下的也許只是這幾座城市的朦朧光影

 

和由此構成的故鄉認知

 

但那些斑斕如飛花般片片斷斷的童年故事

 

是她最美麗的鄉愁

 

朗誦:《小衛兵》節選

 

幼年時的記憶總有些混亂,大概是因為太早入學的關係,記得是五歲以前,在南京。

 

只因為姐姐上學了,我在家裏沒有玩伴,就把我也送進了學校,想著是姊妹一起,可以有個照顧,卻沒料到分班的時候,我一個人被分到另外一班。

 

不到五歲的我,並不知道自己的無能是因為年齡的幼小,卻只以為是自己笨。所有同學都會的東西,我一樣也不會,他們都能唱的歌,我一句也跟不上,一個人坐在擁擠的教室裏,卻覺得非常寂寞。

 

……

 

在台灣定居很久後,席慕蓉寫道:“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而滄桑了二十年後,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微風拂過時,便化作滿園的鬱香。”

 

台灣作家寫不盡的鄉愁

 

離愁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如風中飄飛的蒲公英般的童年,成了席慕蓉永遠的鄉愁。這些關乎童年時光,那些消逝了的光與影,在她成為一名作家以後,作為離人成長而生出的執念,在胸中積攢,在筆下流淌,點點滴滴,化成濃濃淡淡的鄉愁,寫在或幽怨或浪漫的帶著鬱香的文字中,溫潤瀰漫,久久不能散去。

 

讀席慕蓉的鄉愁文字,細膩動情處,有時會不自覺感觸才子李后主“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會不經意去想詞人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過,席慕蓉筆下的鄉愁,除了憂與愁,卻更有蒙古族女兒的豁達豪邁,會時時涌出如李太白“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舒朗情懷。

 

朗誦二:《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裏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蓉曾説:“她的寫作只是生命本相的暴露,只是已然消逝的光影造象,是自己的依戀與渴望。”當她把這承載著滿滿依戀與渴望,為著生命本相的追尋,一篇篇深情寫就的思鄉文字呈現給我們的時刻,我們讀懂了席慕蓉這不一樣的鄉愁。

 

台灣作家寫不盡的鄉愁

 

朦朧裏悵望的鄉愁,是詩人一生追憶的初心,不能離棄,也不肯老去。在席慕蓉豁達澄凈的文字裏,我們會讀出那不加掩飾的赤子心家國情,這是有溫度的鄉愁,這是有情懷的鄉愁,溫婉大氣,至真至誠。

 

這鄉愁,會陪著詩人,從人生起點一直走向終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