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産量去年達6.695億噸 六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

編輯:左妍冰|2021-09-07 16:29:28|來源:央視網

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産量去年達6.695億噸 六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

 

央視網消息:9月7日,國新辦就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介紹,糧食減損和減少浪費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糧食的損失浪費現象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2019年糧食及農業狀況》中講到,全球在收穫後到零售前的供應鏈環節內損失的糧食約佔到總産量的14%,比例是非常高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在這種背景下,召開首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主要考慮有以下三點:

 

一是節糧減損的重要性。糧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情。實現糧食安全需要“加法”、“減法”一起做。“加法”是千方百計增産,我國糧食産量去年達到了6.695億噸,糧食六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減法”是千方百計節約和減損,世界糧食年産量大約28億噸。如果世界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相當於減少2800萬噸糧食的損失。可以多養活約7000萬人。如果我國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就相當於減少損失650萬噸,按400公斤糧食一年一人計算,可以養活約1600萬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減損就是增産。糧食生産需要水、土、肥、藥、種等生産要素的投入,按生産一噸糧食需要3畝左右的耕地計算,我國2畝耕地大概生産一噸,世界平均單産較低。世界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相當於節約耕地8000多萬畝。因此,節糧減損就是節約珍貴的水土資源,減少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的消耗,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這就是節糧減損的重要性。

 

二是節糧減損的緊迫性。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糧食供應鏈遭受衝擊、價格上漲、供給趨緊,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不斷惡化,有近20個國家採取了糧食出口限制,去年春夏一些國家突發沙漠蝗災,疊加全球疫情影響,常規災害防控難以落實,加劇了糧食安全恐慌,個別國家甚至進入了緊急狀態。據聯合國報告,去年全球至少1.55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是近五年的新高。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糧食損失、發達國家糧食浪費問題長期存在。發展中國家的設施差一點、技術差一點,所以損失比較多。發達國家不缺錢、不缺糧,浪費比較多。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所以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意義更加凸顯。

 

三是節糧減損的複雜性。節糧減損既涉及生産、收穫、運輸,又涉及倉儲、加工、銷售;既涉及供應,又涉及消費;既涉及設施裝備技術,也涉及思想觀念傳統;既涉及國內産業鏈、供應鏈,也涉及國際貿易,涉及範圍非常廣。因此説節糧減損是系統性工程、國際性工程。

 

馬有祥表示,在當前背景下我國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概括起來的主要考慮是:節糧減損因為重要所以需要重視,因為緊迫所以需要解決,因為複雜所以需要合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