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年節禮俗趣談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01-29 18:22:54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我是來自台灣台中的阿嘉,去年到廈門創業。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除了除舊布新外,更有包紅包、吃年夜飯等流傳了千年的禮俗。在兩岸之間,這些既有的文化禮俗是否會有差異呢?其實,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大部分的禮俗都是相似的,但是也存在些許不同。仔細琢磨,甚是有趣。
壓歲錢
壓歲錢不等於紅包。它是過年的時候,長輩給晚輩的錢才叫“壓歲錢”。因為“歲”“祟”同音,所以,“壓歲”就有壓制邪祟的意義,把不好的災厄壓制住。時至今日,壓歲錢的涵義已經更多地轉變為了祝福。
壓歲錢,是春節最明顯的文化符號之一。但是,收壓歲錢的方式,兩岸還是不盡相同的。在台灣,晚輩要向長輩拱手鞠躬,説吉祥話;在大陸,我發現晚輩們的做法更隆重,有的地方,晚輩們要跪在地上向長輩叩三個頭表示感謝,充分體現了對長輩的尊敬。另外,現在大陸除了當面給壓歲錢以外,更多的人是在手機上收發電子壓歲錢,這個與台灣很不同。
拜拜
台灣民眾春節一般喜歡到宮廟迎接新年,俗稱“拜拜”。除了誠心祈求身體健康外,也有祈求財運亨通之意。許多人會在春節期間去寺廟搶拿“錢母”。“錢母”,是宮廟借給信眾的“發財金”。信眾認為,在神明的加持下,“錢母”有預祝發財之意,搶到後可以拿來投資、做生意,或是放在錢包裏面招財。
在農曆新春,台灣還有個風俗,俗稱“搶頭香”,這是為了獲得神明眷顧和一整年的好運。除夕夜裏,信眾手持線香站在廟門外,等到大年初一零點,廟門大開,信眾蜂涌而入,搶插第一炷香。但是,每年都會發生因為“搶頭香”而爭吵或受傷的憾事。為了避免憾事發生,彰化的南瑤宮已經改成了“拜頭香”,由原本的短跑衝刺,變成慢跑1公里到廟前的終點站,決定名次後大家再一起入廟參拜。
在大陸,小年這一天(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人們會祭灶王爺,恭送掌管人間伙食的食神灶王爺返回天庭稟報民情。民間認為,送走灶神到過年這段日子,可以百無禁忌,因為沒有灶神管著,做事情會比較隨心一點,這個很有趣。
吃年夜飯
春節的重頭戲就是家人團聚吃年夜飯、跨年守歲,寓意團團圓圓、辭舊迎新。除夕這天,忙碌打拼了一年的人們都會儘量趕回家跟家人團聚,享受全家人一起做年夜飯、享用年夜飯的快樂,這個年俗在台灣叫“圍爐”。家庭主婦們會使出渾身解數,烹飪一桌美味年菜,主食大致為年糕和八寶飯。在大陸一般稱為“年夜飯”,同樣會呈現一桌美味料理。
有趣的是,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大陸,春節的餐桌上都有一個共同的主角——餃子。餃子,源於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因為外型酷似元寶,所以也有吉祥的寓意。除夕守歲時,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餃子”,那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吃餃子的時候,我發現兩岸民眾都有一個共同的小遊戲,就是事先在餃子裏包上銅板,有幸吃到的人可以獲得紅包以及來年的好運。
吃過年夜飯,在台灣,家裏的大人們流行熬夜打牌,孩子們與許久沒有見面的堂表兄弟姐妹們放煙火、玩耍;在大陸,家家戶戶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
農曆新年,最能彰顯兩岸共同的文化價值,貼對聯、走親訪友、穿上喜氣的紅色衣服,等等。所以,無論臺海局勢如何變化,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歷史和文化脈絡扯不開、割不斷。我衷心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大家可以安心地回家過年。我祝兩岸同胞在農曆壬寅虎年裏快樂吉祥、龍騰虎躍、虎虎生威!(作者係在大陸的台灣青年黃愷嘉)
相關新聞
- 2022-01-27寫“福”畫“虎”玉溪市臺僑同胞共慶“我們的節日·春節”
- 2022-01-27在同胞溫暖中喜迎春節——大陸各地走訪慰問臺胞臺商綜述
- 2022-01-27預約錯時辦證服務 臺胞安心留廈過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