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力和親情鋪平台灣同胞回家之路

2022年註定大事迭起,驚艷世界的北京冬奧盛會剛剛閉幕,醞釀已久的俄烏衝突驟然爆發。大國表態、戰場態勢、傷亡數字,牽動著世界的目光。但在精彩賽事和殘酷戰場之外,發生在兩岸之間的溫情故事也在持續上演:從冬奧開幕式上的“一鴿都不能少”,到這次烏克蘭撤僑大陸包機帶上臺胞,兩岸一家人的味道更濃了,台灣同胞回家的感覺更強烈、心情更迫切,兩岸統一的道路也更近、更清晰。

 

用實力和親情鋪平台灣同胞回家之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不會放棄打“台灣牌”以壓制中國發展,島內“台獨”勢力不會放棄挑撥民意對立以獲取穩定執政,台灣同胞回家的路依然“道阻且長”。當前,兩岸同胞最緊要的是抓住寶貴的和平窗口期,齊心協力為回家鋪平道路。

 

鋪平回家之路,靠的是強大的國家實力。遠到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2015年的也門撤僑,近到這次烏克蘭撤僑,大陸一直把台灣同胞納入保護對象。在紛飛的戰火中,兩岸同胞一次又一次感受強大的祖國是每個人最安全的後盾。過去幾年,不管美國搞垮中國的野心多麼強烈,也不管“台獨”分子謀“獨”心情多麼急迫,他們一直遊走在大陸劃定的紅線邊緣而不敢跨越,説到底是大陸飛速發展的實力使然。大陸以極大的克制和戰略定力,堅持和平統一方針,戰勝反華勢力蓄意製造中國內戰的險惡用心,保持了臺海總體穩定,避免寶島台灣成為同胞相殘的絞肉機,這是兩岸同胞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福。

 

然而,對於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成長起來的西方政客而言,他們所尊崇的永遠是實力,打不過的敵人才是朋友。為台灣同胞鋪平回家之路,關鍵是要有壓倒敵對勢力的強大實力,這種實力包括舉國一心的政治實力,包括在第一島鏈決戰決勝的軍事實力,包括不懼封鎖自力更生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只有擁有絕對實力,才能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分裂勢力不敢妄動,讓那些專橫跋扈的所謂大國知難而退。

 

鋪平回家之路,靠的是割不斷的同胞親情。根據島內相關統計數據,台灣人的構成約70%為閩南人,15%為客家人,10%為外省人,台灣真正的原住民高山族等族群僅佔總人口的2%左右,也就是98%的台灣人都是不同時期從大陸遷徙到台灣去的。據台灣1956年的戶口普查數據,當時台灣937萬人中,非臺籍人口93萬人,加上未設籍軍人27萬人,所謂外省人高達121萬人;自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大陸居民探親以來,嫁到台灣的陸配約有40萬人。由此可見,兩岸親情血緣層層疊加,永遠割不斷。

 

親不親,一家人。不管兩岸分離時間多麼久遠,不管別有用心的人怎麼挑撥,兩岸中國人認同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主流不會變,兩岸同胞的血緣關係不會變,兩岸近在咫尺有地緣關係不會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態勢不會變,這是兩岸關係穩定的根本所在。因此,越是島內“反中”情緒膨脹、兩岸誤解增大,越是需要保持廣泛深入的民間交流,需要喚醒更多理性的聲音,培育和增進同胞親情。要把廣大台灣同胞同少數“台獨”分子區分開來,把長期受蒙蔽受裹挾的同胞跟那些被反華勢力洗腦、鐵心跟大陸對著幹的人區別開來,既要看到跳得正歡的“台獨”先鋒,又要看到沉默的大多數,避免以偏概全、傷及整體。要保護好島內的促統人士,響應並支持他們的愛國行動,給他們堅持到底的信心。

 

鋪平回家之路,靠的是完善的政策保障。風來帆速,水到渠成。政策法規是接納台灣同胞回家的路線圖。兩岸共同研擬符合兩岸實際、配套銜接、科學合理的政策法規,回家就有了指引和遵循。比如,如何保障兩岸同胞在兩岸之間便捷高效地自由往來,尤其是來陸臺胞享受和大陸同胞同樣的待遇和保障;如何解決兩岸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和分歧,實現體系對接;如何讓島內軍公教等公職人員擺脫“台獨”陰影,在兩岸融合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等等,需要逐項研究、落地落實。

 

台灣同胞的回家之路,是一條篤定成功的路,也是一條曲折不平的路,需要兩岸有識之士並肩而行、克難前行。兩岸同胞要把激情轉化成智慧,把智慧凝結成法規,超前設計,形成可操作可執行的辦法抓手;要在金門廈門鄰近地區先行先試,讓島內同胞清晰地看到統一之後是什麼樣子,這樣才能打消思想顧慮,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回家隊伍中來。

 

用實力和親情鋪平台灣同胞回家之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為則必成。心裏想回家,家就不遙遠。當前,俄烏戰場的隆隆炮聲,震碎了美國四處點火卻又外強中乾的“紙老虎”外衣,也讓“台獨”分子們看到了自己的窮途末路,就讓他們在陰暗的角落裏瑟瑟發抖吧,而正義的力量必將匯成滾滾洪流,衝破重重封鎖趟出一條回家的路來。(中國台灣網評論員 李忠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