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中美關係“護欄”可從《上海公報》中來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2-02-28 10:36:12 | 來源: 環球時報 |
50年前的1972年2月28日,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結束了兩國長達22年的隔絕狀態,奠定了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從更寬視野來看,《上海公報》也為之後的全球多極化格局寫下了伏筆,它的出現在當年就像一道彩虹劃過冷戰的鐵幕。
今天人們評價《上海公報》,依然折服於它求同存異的智慧。《上海公報》創造性地先將中美兩國間的分歧開誠布公地擺出來,然後再闡述雙方的共識。這顯示出雙方既承認差異,又尋求合作,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的意願,由此開創了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處理相互關係的新模式,這成為國際關係史上的一個創舉。
《上海公報》發表50年來,中美雙邊貿易額從9000多萬美元攀升至7500多億美元;兩國人員往來從每年幾千人次增長到疫情前超過500萬人次;有7萬多家美國企業在華投資;還有30多萬中國學生在美留學。對享受到實實在在好處的兩國人民而言,《上海公報》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對世界上期望和平與發展的廣大國家而言,《上海公報》毫無疑問同樣是成功的。
歷史反復證明,只要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中美就能實現和平共處,擴大共同利益。反之,每當美國背離《上海公報》精神,像教師爺一樣居高臨下對中國指手畫腳,動輒橫加威脅和干涉時,中美關係就起伏不定、曲折不斷。
應該看到,今天中美關係面臨的嚴峻複雜挑戰,根本原因就在於美方不斷尋求改變、甚至打壓中國。在《上海公報》中,美方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但近些年來,美國不斷做出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的危險舉動;在《上海公報》中,中美表達了減少國際軍事衝突危險的共同願望,但近些年來,美國卻熱衷於在亞太乃至印太地區搞霸權主義軍事集團;在《上海公報》中,中美承諾為拓展雙方的人文交流和雙邊貿易提供便利,但近些年來,經濟、科技、人文領域成為美國大搞對抗、“脫鉤”的重災區。
不過,無論美國的一些所謂戰略家對“大國競爭”有多麼癡迷,此起彼伏的國內外危機都讓華盛頓最終無奈地意識到,美國無法在全球性挑戰和所謂“大國競爭”中做單選題,它必須同時應對多選題。而無論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面,還是在維持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方面,中國始終都是重要力量。因此,華盛頓才有了所謂的對華外交“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用“競爭”製造話語陷阱,把“合作”當作權宜之計,把“對抗”作為最終目的。
因此人們看到了一個無比糾結的美國:一方面,將中國作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甚至假想敵進行全方位的遏制;另一方面,又表示不尋求搞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反對“台獨”、無意同中方衝突對抗。這種言行不一,又如何取信于中國、取信于國際社會?美方應該知道,每一次出爾反爾,都是對國家信譽的損耗和揮霍。
之前,出於在所謂“大國競爭”中維護美國利益的需要,華盛頓創造了“護欄”一詞。中美之間的確需要“護欄”,但絕不會是美方為了一己之私、單方面定義的“護欄”,而是雙方為了實現和平共處而共同設定的“護欄”。如果認真重讀一下《上海公報》,相信華盛頓的精英們能夠找到安裝“護欄”的正確做法。特別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方提出的新時期中美相處之道,這是對《上海公報》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值得美方認真思考和對待。
我們注意到,在《上海公報》美方立場的內容中,有這樣一句話:任何國家都不應自稱一貫正確,各國都要準備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檢查自己的態度。想必當時的美國另有所指,但這句話在50年後特別適合説給美方自己聽。我們希望美方重溫當年“破冰之旅”承載的初心,回歸理性務實的對華認知,同中方一起推動中美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