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歸來|神舟十三號返回的背後——夢想的專遞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04-18 11:03:31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的預定區域成功著陸。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結束了6個月的“太空出差”,成為了我國有史以來在軌任務時間最長的航天員乘組。今天我們的時空紀實,為您講述神舟十三號成功返回的背後,到底是誰在為他們保駕護航。

2022年4月15日晚9時,距離神舟十三號制動返回大約還有12小時,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這個指揮大廳,我見到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侯永青,她説自己已是載人航天團隊的一名老兵了。

侯永青今天的工作是帶領空間站系統的團隊配合神舟十三號飛船撤離空間站。
2022年4月15日 22:00
距離神舟十三號制動返回約11小時

翟志剛:我們是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我們已圓滿地完成了六個月的在軌飛行,即將返回地面。
王亞平:感謝全國人民的關心和關愛,感謝所有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和日夜陪伴,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葉光富:祝願中國空間站、中國的太空家園越建越好,我們北京見。
2022年4月15日 23:00
距離神舟十三號開始返回約10小時
王亞平:神舟十三號報告,節點艙徑向艙門平衡閥已關閉。
夜裏十一點半左右,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關閉了核心艙節點艙徑向艙門,進入神舟十三號飛船,準備撤離空間站。
2022年4月16日 00:44
神舟十三號與空間站分離
翟志剛:神舟十三號報告,儀錶顯示,分離完成。

4月16日的淩晨十二點四十四分,神舟十三號飛船從空間站撤離,正式開啟了返回地球的旅程,這意味著空間站配合神舟十三號撤離的工作已全部完成,接力棒交到了神舟十三號的手上。

神舟十三號撤離空間站,意味著返回任務的工作重心從空間站傳遞到了神舟飛船上,這種傳遞不僅體現在每一次的任務當中,其實也貫穿整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回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1992年起步、1999年發射第一艘神舟飛船到今天,我國已經實現了從無人到載人、從空間交會對接到空間站建造的夢想傳遞。

夢想的傳遞不僅在任務中,也在航天人才的培養中。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團隊有一個“傳幫帶”的傳統,新人加入之後,會有一位督導師負責對他的工作進行指導,以便新人的快速成長。坐在邵立民前面的這兩個年輕人就是一對師徒。

楊海峰2010年加入神舟飛船團隊,那時候帶他的師傅就是現在坐在他身後的邵立民。而現在楊海峰帶的徒弟,就是負責神舟十三號返回的調度——肖雪迪。

幾個小時後,新的一天開始了。神舟十三號在撤離空間站後繞地球飛行了5圈,已經具備了再入返回的條件。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大家從我們的畫面當中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神舟十三號的返回艙已經平穩、平安地降落在東風著陸場。
翟志剛:北京,我是神舟十三號,我已安全著陸,返回順利。01感覺良好!
王亞平:02感覺良好!
葉光富:03感覺良好!



相關新聞
- 2022-04-18海外祝賀中國“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瑞思拜!
- 2022-04-18多國人士高度評價神舟十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2022-04-18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祝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
- 2022-04-16國際銳評:中國空間站為何被聯合國稱為“偉大範例”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