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康乃馨還深情,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它!

比康乃馨還深情,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它!

 

如果説康乃馨是現代意義上的母親花,那麼中國古代的母親花則是——萱草。沒錯,此處的萱草就是電影《你好,李煥英》電影主題曲裏唱的那朵萱草花,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

 

在被稱為“母親花”前,萱草最初的意象其實是“樂而忘憂”。在古代, 它有個廣為流傳的名字——忘憂草。

 

比康乃馨還深情,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它!

 

萱草作為母親花,有一個演變的過程。

 

記載中國社會風俗的詩歌總集《詩經》是最先記述萱草的。《詩經·衛風·伯兮》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這裡諼草就是萱草,指的是我到哪弄到一支萱草,可以種在後庭院,讓我忘記思念的憂愁,此處萱草被用來表達對出征在外夫君的思念。

 

漸漸的,萱草也和“親人的惦記,忘憂的希冀”聯繫到了一起。

 

比康乃馨還深情,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它!

 

到了唐宋時期,萱草的種植已非常廣泛,民間多將其種于整座住宅的北部母親居住的地方,故而母親又稱為“北堂”“萱堂”。由此,萱草就成為了傳統文化中母親的一種代稱,從而有“母親花”之名。

 

在這之後,以讚頌母愛親情為主旨的萱草詩越來越多。唐代詩人孟郊在《遊子》中寫到:“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萱草長滿堂前的臺階,遠遊的兒子獨自行走、浪跡天涯;慈祥的母親倚靠在北堂門前,不見萱草花,更看不到兒子的歸來。詩中以景喻情,道出了多少遊子和慈母之間以萱草為引的思念。

 

元代詩人王冕在《偶書》中寫道:“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王冕在母親生日之際,用在堂前的庭院中種植萱草的方式,默默地表達自己作為子女對母親的愛。

 

比康乃馨還深情,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它!

 

所以,母親節別光只送媽媽康乃馨了,萱草其實更適合我們聊表“寸草心”,以報“三春暉”的情感。最後送給大家這首《萱草花》,讓安心和溫暖永遠陪伴每一位母親,祝福她們平安健康。

 

比康乃馨還深情,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其實是它!

 

《萱草花》 演唱:朱俐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