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4天3夜 閩臺青年民俗尋根收穫多

“第一次在福建參與徒步進香活動,沿路還有本地的專家講解當地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讓我們了解當年先輩們‘唐山過台灣’的艱辛,收穫很多。”16日,台灣青年王廷維在福建泉州接受採訪時如是説。

 

5月12日上午,包括王廷維在內的30多名閩臺青年,身背關公、陳文龍神像轎子,從福建福州一路徒步南下,歷時4天3夜,最終抵達泉州通淮關岳廟,完成了一場集民俗、交流、學習于一體的祖脈尋根之旅。

 

據悉,此次“福滿唐山路·徒步向未來”2022年兩岸青年信俗淵源尋根之旅活動由福州市臺江區弘聖傳統文化交流服務中心、台灣桃園中壢受鎮月老宮、台灣桃園白沙屯媽祖聯誼會聯合主辦。

 

正值福建連日暴雨,這趟尋根之旅更顯不易。大雨中,王廷維和同伴們互相打氣,沿著福州倉山區、閩侯縣、福清市,一路向莆田、泉州行進,沿途還邀請當地的青年專家講解民俗,如有著閩臺婦幼保護神之稱的臨水夫人陳靖姑,代表中華“夢文化”的何氏九仙,以及被譽為“海峽和平女神”的媽祖等兩岸“福神”。

 

14日,尋根隊伍途經位於泉州惠安縣的一瓣香媽祖文化展覽館,在此舉辦了一場以“瓣香迎福神,兩岸共慈蔭”為主題的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沙龍活動。受邀的兩岸青年代表就媽祖、關帝等閩臺兩地傳統信俗文化展開了深入交流。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兩岸青年身體力行,攜手追尋傳統民俗,用年輕人的視角與行動去尋找祖先的記憶。”一瓣香媽祖文化展覽館負責人孫子璇如是説。

 

在徒步中,王廷維總能想起電影《唐山過台灣》的主題曲。在他看來,歌曲裏提到的“香爐”“神明”“媽祖”一連串兩岸民俗裏的共有名詞,是先人們開發台灣的精神支柱,是閩臺兩地共有的信俗,更是連接兩岸交流、增進心靈契合的重要橋梁。

 

“在台灣,徒步進香的活動非常盛行,也有許多年輕的朋友參加。”台灣青年郭建志告訴記者,通過這一趟旅程可以慢慢學習、吸收,對閩臺共同的民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中新網泉州5月16日電  孫虹 張燕玲)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