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一起來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5-23 11:37:34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5月22日是第22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為所有生命構建共同的未來”,中國的宣傳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以及將其聯繫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循環和自然過程。“微笑天使”江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深谷中的“奇花異草”……正是生物的多樣性讓我們這顆藍色的地球變得美麗又豐富。
中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複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
在青海湖,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普氏原羚如今已經增加到了2800多只。同時,當地已經形成了水、魚、鳥共生的生態平衡體系。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總面積約4625.6平方公里,也是中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普氏原羚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分佈在青海湖環湖地區。這兩天,青海省剛察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的工作人員來到了青海湖畔哈爾蓋片區的普氏原羚觀測點,監測分析這一片普氏原羚今年産羔季的繁殖率和成活率。
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普氏原羚的數量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300隻增加到了2021年的2800多只。
五月的青海湖碧波萬頃、萬鳥翔集,數以萬計的候鳥遷徙到青海湖地區開始築巢繁殖,現在鳥島、海星山等核心區域都成為了鳥類的大産房,它們覓食、孵化,到處充滿著勃勃生機。目前,湖區水鳥總量約57.1萬隻,種類達到了97種。水面上有動靜,水下也不“太平”,還生活著珍貴魚種青海湖裸鯉,每年的六到八月産卵期洄遊至環湖周邊淡水河流産卵,形成“湟魚洄遊”奇觀。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85萬噸,較2020年增加0.81萬噸。
現在的青海湖水域面積穩步增長,水體自凈能力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也得到了全面加強,逐步形成了水、魚、鳥共生的生態平衡體系。
看完了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現在去看看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它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係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隨著長江以及鄱陽湖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家熟悉的“微笑天使”江豚又回來了。
連日來,在贛江南昌段揚子洲水域,江豚保護人員連續觀測到20多頭長江江豚在此逐浪嬉戲。它們不時成群跳躍,在江面掀起陣陣浪花。眼下正值江豚産子繁衍的季節,觀測人員發現,有3隻江豚腹部圓滾,不時躍出水面,明顯可見處於懷孕待産狀態。
江豚是長江流域僅剩的鯨類動物,是珍稀瀕危物種。最新監測發現,鄱陽湖的江豚數量已經超過700隻,鄱陽湖也變成了江豚最大的生存樂園。由於這片區域處於贛江與鄱陽湖的連接部,水生浮游生物也密集,魚類資源也比較豐富,江豚也把這裡當成它們的産房。為了保證分娩安全,當地政府還成立了江豚護衛隊,24小時日夜守護。為了更好保護鄱陽湖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在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錯落有致地分佈著數千個類似“小房子”的生物塔,營造出適合各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
剛剛發佈的《江西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公報》顯示,近年來,當地通過完善法規政策、強化調查監測、加強執法監督,進一步強化了鄱陽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每年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達70多萬隻,全球98%以上的白鶴在此棲息。目前,鄱陽湖區記錄鳥類達到463種,濕地植物140多種。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修復推進會會長 丁繼新:鄱陽湖是長江進入下游前的最後一個蓄水池,“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也給鄱陽湖帶來歷史性轉變。通過保護修復,湖區生態條件持續改善,鄱陽湖生物多樣性的全面加強也對整個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一個重要支撐作用。
看完了長江鄱陽湖生態,現在我們把視線轉移到黃河流域,看一看沿黃生態廊道兩邊的生物多樣性。記者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預計年底將實現黃河河南段生態廊道全線貫通,這條協同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的複合型生態廊道也為珍稀瀕危鳥類棲息、野生動植物繁育等提供了重要的生物通道。
初夏時節,河南省沿黃生態廊道濮陽縣金堤河兩岸首次引入的109株落羽杉全部成活,現在,濕地管理人員正加緊補種1000平方米的地表綠植,提升沿岸森林水源涵養能力。
作為黃河下游支流的金堤河,也從一條不起眼的行洪河道發展成兼具防洪排澇功能的內陸生態濕地系統。這兩年,金堤河濕地公園新增野生植物500多種,栽種喬木灌木10萬株,吸引了一大批瀕危珍稀鳥類來此棲息、繁育。
哪環境好,鳥兒最知道。原本並不在候鳥遷徙停靠站的濮陽縣,如今在沿黃河兩岸建起120公里的生態廊道,廊道以補足當地生態條件為重點,加強林、草、水面等生態系統重建,打造出多個水系相連、道路相通的濕地公園。
不只是濮陽,河南結合黃河中游、下游不同地形地貌特徵,在全線全域因地制宜開展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建設,涵蓋了200多萬畝沿線濕地,也為整個生物的遷徙提供“越冬地”和“加油站”。
剛才我們關注的都是大江大河和大湖,現在我們把視線轉到中國的大西南。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雖然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所有的生態系統類型。隨著當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野生動植物種群持續增加。
今年以來,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連續拍到黑頸長尾雉活動畫面,特別是雌雄黑頸長尾雉罕見同框。
黑頸長尾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稀少。這幾年,昌寧縣對全縣46個重點區域內的重點物種開展保護性監測,監測發現黑頸長尾雉、獼猴、黑熊等國家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不僅對動物的保護全面加強,對珍貴植物物種同樣如此。大樹杜鵑是杜鵑花科中最高大的喬木樹種,它生長緩慢,是雲南乃至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明星物種,所存野生種僅有1000余株。2015年開始,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開始摸索人工繁育大樹杜鵑,專業技術人員成功地培育出80多株幼苗,之後這些幼苗被移栽至與原生地森林植被及氣候類型相似的高黎貢山林家鋪進行回歸種植試驗。截至目前,當初移栽的大樹杜鵑還有48株成活,成活率超過60%。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雲南加大了對各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的生態保護力度,截至2021年底,雲南省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地超過350處,初步形成了以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和離體保存為輔的物種保護體系,全省超過90%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80%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得到有效保護。
從南方到北方,從內陸到海濱,越來越多珍禽異獸正在回歸,盡顯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近日,記者從全國多地了解到,最新紅外相機監測顯示,許多珍稀野生動物頻頻亮相,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近日,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對幾個月前放置在保護區的20多套紅外相機進行了統一回收整理,監測畫面裏,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的賣萌姿態讓人忍俊不禁。野豬一家子在鏡頭前玩起了自拍,小麂寶寶纏著媽媽想要再喝一口奶,胖嘟嘟的食蟹獴萌態十足,惹人喜愛。夜晚還有豹貓和鼬獾來去匆匆。
無獨有偶,近日,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對回收的紅外相機進行整理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豺頻繁活動。在畫面裏可以清晰地看到,豺三五成群在峽谷中來回走動,搜尋獵物。
立夏以來,在位於祁連山國家公園內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當地牧民、管護員和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下多種野生動物活動影像。畫面中,斑頭雁、黑頸鶴、藏原羚、藏狐、岩羊等野生動物覓食、嬉戲、跳躍、奔跑,一幅幅野生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展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獨特魅力。
近日,在江蘇泰州靖江市馬洲島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
根據馬洲島的觀測視頻顯示,五月以來,黃胸鹀的身影頻頻在當地出現,它們或在樹枝上棲息,或在草叢裏覓食。黃胸鹀體長14—15釐米,雄鳥胸部呈鮮黃色,雌鳥胸部呈淡黃色。2021年,黃胸鹀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長期以來,靖江市禁止在馬洲島進行任何形式的土地開發,保持灘塗、蘆葦蕩等區域的原生態風貌,這裡也成了動物的樂園。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環境科學研究所人員在馬洲島一共發現184種鳥類,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兩種,分別是東方白鸛和黃胸鹀,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8種。
如今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植物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也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這些年中國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地、森林、濕地等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這兩天,從江蘇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傳來好消息,今年春季,來這裡遷徒棲息的候鳥創造了新紀錄。
條子泥濕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之一,也是中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産,填補了全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産空白。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條子泥濕地每年有400多種上百萬隻候鳥來這裡棲息遷徒。
而在全國,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鹮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6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左右,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野外回歸珍稀瀕危植物達到206種,其中112種為中國特有種。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 周志華:中國是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的野生植物達到了3.7萬種,脊椎動物達到7300多種。中國這些年一直加大保護力度,很多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種類的種群都是穩中有升的。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2日發表致辭説,為實現人人享有的可持續的未來,世界需要採取緊急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他警告説,當前物種消失的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高出數十到數百倍,而且還在加速。人們必須結束對大自然毫無意義的毀滅性戰爭。
古特雷斯説,今年,各國將舉行會議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達成一致,致力於使生物多樣性在2030年之前走上恢復的道路。他表示,在實現相關目標時必須尊重公平和人權,特別是土著居民的權利。古特雷斯呼籲,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正確審視人與自然界各類生命體之間互惠共存的關係,杜絕過度開發、濫砍濫伐、肆意捕殺等一切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創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我們人人有責。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讓我們同心共建一個美麗的地球家園。
相關新聞
- 2022-05-23數説新時代|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2022-03-30對昆明大會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持樂觀態度
- 2021-10-20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