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穩”與“進”惠及世界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5-25 11:06:55 | 來源: 新華社 |
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緊張衝擊全球經濟等因素影響,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和考驗。然而,在此背景下,特斯拉上海工廠即將擴産,未來有望成為特斯拉全球最大汽車出口樞紐;對進入中國市場40年的國際金融機構野村控股而言,作為重要戰略市場的中國市場遠景佈局已在謀劃中。
圖為2021年12月28日拍攝的建設中的華晨寶馬鐵西新工廠。(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投資中國熱度未減,外資給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國際機構和觀察人士認為,探究中國經濟應看“時”與“勢”,雖然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受內外因素影響承壓,但不會因這一階段性和暫時影響而“失速”,增長引擎更不會“熄火”;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邏輯未變,中國經濟向好之勢未變。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從外部看,世界經濟遭遇“逆風”,發達經濟體正苦於通脹之憂,而其貨幣政策急轉彎又給全球經濟金融帶來負面溢出影響,部分發展中經濟體陷入滯脹困局。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不久大幅下調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認為正從疫情中恢復的世界經濟遭受俄烏衝突的巨大衝擊,通脹加速上升、金融環境收緊、債務水準高企和供應鏈中斷等“烏雲”壓頂。
4月22日,陜西西安首趟中老鐵路(西安至萬象)國際貨運列車從西安國際港站發車。(新華社發,劉翔攝)
有海外媒體注意到,中國決策層因時而動,財政貨幣端協同發力。組合式稅費支持、穩崗資金直達企業、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涵養市場主體之策兼顧穩增長和保民生,給市場注入信心。
海外觀察家表示,一系列措施可謂“及時雨”,市場信心在增強,積極正面效應開始顯現。韓國東亞研究所所長禹守根認為,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再加上更多經濟提振政策,中國經濟將很快提速、也將更具活力。
專家指出,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強,加之充足的政策工具,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何大勇認為,得益於金融體系完善以及金融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金融安全意識增強,中國金融財政穩健。
從中國經濟增長的長週期看,中國經濟的深刻變革仍將持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經濟提質增效,內生動力更具可持續性,對中國的經貿夥伴而言將是福音。在一些國際商界人士看來,實現這一變革的就是“中國增長奇跡的內在邏輯”——改革開放的恒心。
圖為5月17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無論面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還是新冠疫情,中國負責任的態度沒有改變,中國不斷向外界釋放擴大開放的信息,外界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不會改變。”波士頓諮詢公司中國區主席廖天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2019年野村控股在中國的合資證券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成立,成為首批新設外資控股券商之一。“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中國金融業開放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為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野村控股執行董事、中國委員會主席飯山俊康告訴新華社記者。
“中國資本市場已是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正不斷完善和持續對外開放,為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的更大發展提供了更多新機遇。”飯山俊康對野村中國業務發展信心滿滿。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中國德國商會、中國美國商會近期發佈的報告顯示,71%的德資企業、超六成的美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高技術産業引進外資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吸收外資增長近60%。
行穩致遠,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中國與世界經濟夥伴攜手同行。(新華社記者劉雲非 吳夏 湯沛沛 參與記者:劉春燕、蔡蜀亞、陸睿)
相關新聞
- 2022-05-23歐洲智庫: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是全球成功典範
- 2022-05-23長風破浪會有時!政策定力護航中國經濟
- 2022-05-246方面33項措施!國務院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
- 2022-05-24數據圖解|1-4月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8% 總體運行平穩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