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小太陽”4日現身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07-04 12:32:39 | 來源: 新華社 |
4日15時11分,地球到達軌道遠日點,這時人們將看到一輪“年度最小太陽”。為什麼太陽時“大”時“小”?為啥太陽遠了,天氣反而炎熱?中科院天文科普專家為您揭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並非正圓形,而是一個偏心率為0.0167的橢圓。正因如此,日地距離並不固定,遠日點比近日點遠約500萬千米。
每年1月上旬地球經過近日點,7月上旬經過遠日點,分別對應著一年中太陽視直徑最大和最小的時刻。
今年,地球運行到遠日點的時刻是7月4日15時11分。此時,太陽視直徑為31分28秒,堪稱“年度最小太陽”,大約比今年1月4日地球通過近日點時可見的日面視直徑小了3.4%。
橢圓的軌道也導致了太陽週年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地球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經過近日點時最快,各季節間的間隔長度也不相等。如2021年秋分到2022年春分共經過178天20小時12分,而2022年春分到2022年秋分共經過186天9小時31分。
今年入伏的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即將到來。為啥太陽遠了,天氣卻最炎熱?王科超解釋,日地距離的變化並非季節變化的主要原因。四季變化主要受黃赤交角的影響,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在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移動。夏季,北半球的太陽光照射角度高,光照時間長,接收到的輻射能量多,因此最為炎熱。
標簽:
相關新聞
- 2021-10-15“羲和”探日!細數我國首顆探日衛星“黑科技”
- 2022-05-16星空有約丨火星合海王星18日晨上演“親密一刻”
- 2022-03-24天文學家最新研究認為銀河系約130億年前形成
- 2022-02-28中國天馬望遠鏡助力解析銀河系中心超大品質黑洞內稟結構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