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起航暢通“天空之路”——中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正式投運

“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

 

17日,湖北鄂州,一架順豐全貨機騰空而起。

 

中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從一紙藍圖變為現實。

 

攻堅克難推開“空中大門”

 

蓄勢起航暢通“天空之路”——中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正式投運

 

圖為7月17日上午在鄂州花湖機場降落的順豐航空全貨機。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即使已經在腦海中預演了無數遍,潘樂還是早早來到機場,作為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主管,他期盼新機場“起航”這一刻已經太久。

 

11時36分許,機場跑道上,一架順豐航空波音767-300全貨機引擎轟鳴,滑行、加速、起飛,直衝雲霄,目的地深圳,這標誌著新機場正式投運。

 

長江中游南岸,鄂州燕磯江段。從2014年初步謀劃到2022年建成投運,鄂州花湖機場建設歷時8年。

 

“為讓機場儘早落地,我們優化審批服務,壓縮審批時限。”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主任尹俊武回憶,原本需要一年半時間辦理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20個證件,只用了半年。

 

機場從項目可研批復到投運用時42個月,機場主體工程從正式動工到建成耗時21個月,機場轉運中心完成鋼結構吊裝僅用6個月……“施工高峰期,進機場的路幾乎每週都在變,因為施工速度太快了。”全程參與機場建設的潘樂説。

 

蓄勢起航暢通“天空之路”——中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正式投運

 

圖為6月27日拍攝的鄂州花湖機場。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2.3萬平方米的機場貨運站、近70萬平方米的轉運中心、124個機位及2條3600米長、45米寬跑道……一座新機場拔地而起,不只是要求建設速度,更有對品質的精細追求:場道工程“零返工”。

 

“利用BIM(建築模型信息化)技術,取代依靠二維圖紙施工的傳統模式,很多問題早在設計階段就被解決了。”潘樂説。

 

線上提前預演,線下精準施工。在實體機場建成之前,一個數字孿生機場就已誕生——工程師在電腦程式中用4000萬個構件搭建起一個“所見即所得”的三維機場模型,數據量高達150G,細到直徑為10毫米的鋼筋都能在設計圖中精準呈現。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航道”

 

當飛機進入機位後,升降平臺車如同算好時間一樣來到飛機旁,自動完成升降對接;待貨物被運送到地面後,看上去結構簡單的平板車已經行駛到平臺車前就位……未來,這一幕將在新機場成為常態。

 

參與制定3項民航標準,申報專利、著作權70余項……鄂州花湖機場建設于中國民航業大力推進智慧機場之時,它在智慧化方面的探索實踐備受矚目。

 

走進新機場,乾淨整潔的跑道底下大有文章。

 

“跑道上每一塊道面板長5米、寬4.5米,均至少有一個傳感神經元,共埋設了5萬多個感測器,實現機場跑道全時、全域的信息感知。”武漢理工大學光纖傳感技術與網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盛説。

 

相比傳統跑道的健康狀態“後知後覺”,新機場跑道下面的感測器能夠捕捉飛機滑行産生的振動波形,對跑道是否脫空、起鼓、錯臺等進行判定,同時也能感知到跑道上運行的物體,從而實現監控跑道入侵、記錄運行軌跡等功能。

 

蓄勢起航暢通“天空之路”——中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正式投運

 

圖為6月27日拍攝的鄂州花湖機場。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登上空管塔臺,近70萬平方米的轉運中心呈“工”字形出現在眼前。作為“多式聯運”的核心,新機場97%的貨物將在這裡進行轉運分揀,並實現無人化作業。

 

順豐集團湖北樞紐項目副總經理張浩説,轉運中心投用後,輸送設備總長約52公里,設備總量超過2.3萬台,近期規劃産能每小時28萬件,遠期規劃每小時116萬件。

 

蓄勢起航暢通“天空之路”

 

從機場看遠處,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包括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內的多個城市群。

 

從遠處看機場,百公里外便是武漢天河機場,數十公里內有三江港、楊葉港等眾多港口碼頭,以及高速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

 

這個機場以全貨機航線為主、客運航線為輔。新機場已瞄準構建覆蓋國內主要城市、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的軸輻式航線網絡。

 

今年,機場將逐步開通鄂州至北京、上海、深圳、廈門、重慶、成都、昆明、青島、寧波等客運航線,鄂州至深圳、上海、法蘭克福、大阪等貨運航線。

 

投運,只是起點。

 

展開機場未來的“航線圖”:到2025年,將開通國際貨運航線10條左右、國內航線50條左右,貨郵吞吐量達到245萬噸。

 

尹俊武説,圍繞新機場正在建設的鄂州空港綜保區和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的聯動創新區,已經吸引來自世界的目光,“日郵物流樞紐中心等項目已簽約,德國、法國等不少國家的航空、物流公司也紛紛與我們對接。”

 

探路長空,鄂州花湖機場靜待四海賓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