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從造船數據看中國經濟韌性

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45.2%、50.8%和47.8%,國際市場份額均位居世界第一。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這些對製造業平穩運行帶來影響。中國各大造船企業積極應對挑戰,穩紮穩打保生産,紛紛佈局高端海洋裝備製造,彰顯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受疫情影響,4月以來上海一度按下“暫停鍵”。近日,記者走進位於上海的長興島和外高橋造船基地,看到一艘艘巨輪有序排開,按照各自的生産節拍步步推進,多船同造但秩序井然。自4月26日,中國船舶集團位於上海的江南造船、滬東中華造船、外高橋造船復工復産以來,快速轉入“生産模式”,統籌好防疫與生産,保證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以滬東中華造船為例,復工復産以來已交船7艘。其間,滬東中華交付了中國自主設計全球最大24000TEU級集裝箱船“長益”號、淺水航道8萬立方米第四代江海聯運型LNG船,開工了全球最新型中國第五代大型LNG船……

 

新華全媒+|從造船數據看中國經濟韌性

 

7月8日拍攝的“海巡08”輪(無人機照片)。當日,中國具備深遠海測量能力的專業海道測量船“海巡08”輪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水。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國北方造船重鎮大連,記者看到一艘新型浮式生産儲油卸油船正在加緊建造,該船是集開採石油、進行油氣分離、處理含油污水、原油産品的儲存和運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油氣工廠”。

 

今年上半年,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新造民船按計劃交付了10艘/140.05萬載重噸,下水船舶中新産品佔50%,同比增長67%。

 

“大船集團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建立‘雲談判、雲簽約、雲交船’模式,生産進度全面提速,整體交船量不斷增長。”大船集團董事長楊志忠説。

 

目前,大船集團手持民船海工産品訂單75艘,合同總金額約360億元,各生産基地訂單比較飽滿。“今年以來,民船海工市場需求依然比較旺盛,市場需求比較集中。”楊志忠説,上半年,大船集團完成承接船海産品32艘/293.3萬噸,合同總金額超過160億元。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切實落地,清潔燃料船型的市場需求預計會迎來較快增長。

 

一邊頻獲大額訂單,一邊快速交付新船,中國各大造船企業正開足馬力忙生産,並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新華全媒+|從造船數據看中國經濟韌性

 

5月16日拍攝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艙超大型乙烷運輸船H2625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今年6月,一艘15.8萬載重噸LNG/燃油雙燃料油船首制船在廣州交付。該船由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建造,客戶是新加坡一家航運公司。據介紹,該船在採用LNG模式推進時,能夠減少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約99%的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旭輝介紹,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探索,在船舶製造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努力突破“卡脖子”環節,目前已成功攻克了LNG/燃油雙燃料動力推進系統、振動噪聲控制、安全返港、內部裝潢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優良的船舶性能也獲得了國際市場認可,據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74%,新承接的大部分訂單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批量化訂單。該公司目前手持船舶訂單達到70多艘,總價值超過500億元。其中,有近40艘、價值約200億元的訂單為新型雙燃料綠色船舶訂單。

 

中國是世界造船大國,上半年造船“成績單”可謂亮眼。2022年1至6月,中國船舶集團船海業務累計交船艘數、載重噸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52.3%、54.1%,順利實現完工交船“雙過半”。承接新船訂單超過1000萬噸,已提前完成年初確定的年度接單目標。其中,中高端船型佔比近80%,大型LNG船全球市場份額首次位居全球第一,江南造船、大船集團實現大型LNG船首單突破。

 

海運承擔了中國約9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造船數據反映出疫情之下全球航運市場對中國造船業的強烈信心。交船不斷、接單如潮,中國造船業也以強大的發展動能彰顯中國經濟韌性。

 

楊志忠表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已經今非昔比,與日本、韓國的差距正在縮小,迎來了由大到強的轉型升級。”

 

“船舶工業高度國際化,産業鏈長、技術密集、輻射面廣,是中國最早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重大裝備工業之一。”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説,當前,船舶工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圍繞“綠色、低碳、智慧”發展出臺的新規範、新技術、新産品日新月異,中國船舶工業將積極主動參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成為全球船舶行業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記者:繆異星 蔡擁軍 張博群 郭翔 田建川 賈遠琨)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