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黃埔校友後人南京共憶抗戰先烈、談同心共情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09-06 11:00:33 | 來源: 中新社 |
黃埔精神如何繼承和弘揚、兩岸怎樣在抗戰精神中尋找“最大公約數”……第十五屆黃埔論壇5日在江蘇南京召開,數十位黃埔校友後代齊聚一堂,共同緬懷抗日先輩們的歷史功績,弘揚抗戰精神和黃埔精神。
“兩岸的黃埔後代一談到抗日精神,大家就立刻有了共鳴。我們作為後代,除了用親緣傳承黃埔精神,更應該將這種共同的情感擴大影響更多人。”黃埔三期生、抗日名將戴安瀾之子戴澄東提出,在當下應通過弘揚黃埔精神,在促進兩岸交流交往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黃埔後代,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記憶。這一段段家事,共同串起了戰火紛飛年代的國之大事。郭沫若曾擔任黃埔軍校教官,其女郭平英講述了父親與方強烈士在抗戰年代的往事,在現場引發共鳴。郭平英認為,在抗日戰爭中,黃埔人同仇敵愾並肩奮戰,在當下,黃埔後人更應同向同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黃埔軍校十六期生田申之子、《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之孫歐陽維提出,“親愛精誠”作為黃埔軍校的校訓,也可以用於當下兩岸的凝心聚力。“談到兩岸統一,最重要的是民心相向。黃埔校訓裏所説的‘親愛精誠’,説的就是人心。對於兩岸,黃埔精神是可以共通共情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加強民間溝通,將兩岸民心擰成一股繩。”
會場內,有年逾八旬的黃埔二代,有正值中年的黃埔三代,也有年輕面龐的黃埔四代。但談到黃埔精神,卻只有共鳴。他們希望在當下,黃埔精神于更多兩岸同胞之間觸發共鳴。
黃埔四期生李友三之孫李宏認為,黃埔精神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例如今年是戴安瀾將軍逝世80週年,兩岸都舉辦了悼念活動。對於民間交流來説,傳承黃埔精神,就需要弘揚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讓兩岸同胞同頻共振。”(中新社南京9月5日電 記者 楊顏慈)
相關新聞
- 2022-09-06臺商黃紫玉的“黃埔”情緣:願繼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 2022-06-17黃埔軍校建校98週年紀念活動在廣州舉行
- 2022-06-17黃埔後代:傳承發揚黃埔精神 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大局
- 2016-10-19“黃埔精神與祖國統一”研討會在京舉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