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兩岸人文對話在北京、台北舉行

16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11次兩岸人文對話”在北京和台北同時舉行。來自兩岸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史記》的古注與今注”為主題,採取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了“對話”交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錢復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活動。

 

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先生在致辭中説:“時隔三年,兩岸學者再次重逢,共同討論中華文化,我們感到説不出的高興!期待這個“對話”能持續進行下去。”《今注本二十四史》執行總編纂孫曉教授就《史記》在東亞的傳播和影響,台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張素卿以註釋在古籍研究中的地位與意義為題發表了意見。史學家、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秘書長趙凱、台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閻鴻中、台灣孔孟協會秘書長蔡信發分別從《今注本史記》的編纂過程與主要特點、注解形式所反映的史記閱讀史、《今注本史記》對《史記》解讀與體認的價值的角度闡釋《史記》及其註釋的解讀與價值。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劉夢溪先生以“六經皆史覆議”為題,對古代文獻中經、史關係做了富有新意的深入探討。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今注本二十四史》出品人王石表示,這次“對話”我們特意選擇以“《史記》的古注與今注”為題,是考慮到兩岸學界對古代歷史的共同關注。文促會主持編纂《今注本二十四史》前後28年,這個龐大的工程凝聚著兩岸文史工作者的智慧與辛勞。“我們知道台灣地區的歷史學界功底深厚,這次有機會聽到他們關於古史註釋的高見受益匪淺。”

 

“兩岸人文對話會”是中華文化促進會與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其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自2012年開始,已先後在北京、台北、杭州、宜蘭、長沙等多個城市舉辦了不同主題的10次“對話”。其間,許嘉璐、劉夢溪、葛兆光、許紀霖和台灣地區的錢復、孫震、朱雲漢、傅佩榮等近百位知名學者參加了這個以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為主旨的系列討論。

 

“第11次兩岸人文對話”作為“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系列活動,對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凝聚共識,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台灣網、北京市臺辦聯合報道)中國台灣網9月17日訊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