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品驊:以身為中華兒女為傲,盼講好“中國故事”回報祖國十載培育

從就業者到創業者、從兩岸交流的參與者到組織者、從享受大陸發展紅利到盼望為祖國發展貢獻心力……“登陸”十余載,台灣地區少數民族青年歌手楊品驊不僅完成了個人身份的轉變,“初心”也更加明確。他説,來到大陸後,“家”變得更大了,“作為家人,不再是單純享受祖國發展的紅利,更盼望為國家發展貢獻心力”。他希望向兩岸、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回報祖國十多年來的培育。

 

楊品驊:以身為中華兒女為傲,盼講好“中國故事”回報祖國十載培育

 

9月21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等聯合主辦的2022“和苑和平節”活動中,楊品驊(左)與侗族青年歌手王馨代表中國少數民族,演唱歌曲《不忘初心》。(中國台灣網發 楊品驊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全面推進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紮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十年來,大陸對臺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兩岸融合發展持續走深走實,楊品驊正是這一時期的見證者。

 

“登陸”:大陸已站在國際視野之上

 

楊品驊是來自寶島台灣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後應聘至一家香港公司上班,2007年,他奉調到北京工作。彼時,正逢北京夏季奧運會舉辦前夕,各項建設加快推進,舉國沸騰。由於正好執行與奧運會有關的項目,楊品驊迅速接觸到大型國際賽事的建設工作,他看到,大陸已經站在國際視野之上,老百姓的生活面向、整體國民素質都在逐步提升。

 

奧運會之後,大陸互聯網飛速發展,電商呈倍數成長,深刻改變著傳統消費模式以及製造業的經營模式。“互聯網支付變得如此通達,這是在台灣看不到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品驊説。

 

從事演藝工作的楊品驊也關注到大陸文化産業的發展。“以前大陸的影視作品可能投入有限,如今可以出現精緻如《長安十二時辰》以及大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這樣的影視作品,都顯示大陸的創作能力在提升,逐步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藝術感以及中國影視産業的力量。”

 

落地:惠臺措施讓臺青落地更便捷

 

2008年,楊品驊決定辭去香港公司的副總經理職務,留在北京創業和生活。在充滿文藝氣息的北京五道營衚同裏,楊品驊開設了大陸第一家台灣地區少數民族音樂餐飲酒吧。如今,這裡不僅成為台灣地區少數民族來京發展的“驛站”,更吸引了彝族、藏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夥伴。

 

“扶上馬,送一程”。近年來,祖國大陸連續推出一系列惠臺利民措施,不斷深化、細化同等待遇政策,助力更多台灣同胞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楊品驊回憶,2007年時,臺胞到大陸就業,還有需要處理一些手續,隨著“31條”、“26條”、“22條”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措施出臺,臺胞在大陸發展有了更多選擇。楊品驊舉例,臺胞在大陸可以申設個體工商戶,而且有非常多元的選擇,不再局限于餐飲、農業,“更多的年輕人可以用不同方式落地到大陸來”。

 

近年來,全國各地持續推進各項惠臺舉措落實落細,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發展機遇。“這對我在北京落地、成長再到其它地方尋求發展是有正向幫助的。”楊品驊表示,未來,他希望可以依託惠臺政策拓展大陸市場,“可能在南京、內蒙古、福建等地開展合作,這是我非常期待的。”

 

融合:從“客人”到家人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楊品驊:以身為中華兒女為傲,盼講好“中國故事”回報祖國十載培育

 

在2022兩岸青年峰會開幕式上,楊品驊作為台灣青年代表之一,協同北京青年代表,共同發出“兩岸同心·復興有我”倡議。(中國台灣網發 楊品驊供圖)

 

談及兩岸融合發展,在大陸發展十余載,楊品驊深有感觸。

 

“我初來時很像是一個‘客人’,在創業中慢慢感覺變成‘家人’,現在出差之後,‘回北京’就像是回家,因為這座城市給了我家一樣的溫暖。”楊品驊説。

 

因為工作原因,楊品驊到訪過大陸眾多城市,其中不乏少數民族地區。“我看到,在邊疆、高山、高原,甚至是深谷裏的一些村寨,他們都會依據不同的民族特性發展業態,而且被給予最大的空間和尊重,我期待可以和他們合作,參與到一些建設工作當中”。

 

來大陸十余載,楊品驊活躍于眾多兩岸交流活動,對他來説,一座座城市從陌生變得熟悉,通過反復交流、深度交流,原來沒有交集的人變得像兄弟、家人,雖然距離遙遠,卻能夠互相關照,他感覺“自己的家變得更大了,各地都有家人”。

 

轉變:從參與者到組織者

 

交流中,楊品驊的角色也逐漸從參與者成長為組織者、推動者。楊品驊把自己比喻為兩岸青年交流、兩岸少數民族交流的眼睛,他希望把自己多年在大陸發展的經驗傳承下去,讓未來想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少走彎路,快速了解大陸各地惠臺政策,儘快地選擇發展方向,以便儘早搭上祖國大陸發展的列車。

 

楊品驊:以身為中華兒女為傲,盼講好“中國故事”回報祖國十載培育

 

楊品驊在2022兩岸七夕活動中擔任演唱嘉賓。(中國台灣網發 楊品驊供圖)

 

“交流工作的意義變得不一樣了,更多的是對島內青年的引領,責任重大也意義非凡”。楊品驊説。

 

他希望,台灣青年通過交流,能夠從“心”出發,用感動印證大陸的發展,“這相比很多流於文字、形式的交流來説更加重要”。他盼望疫情早日結束,兩岸交流活動恢復正常,“只有不斷地交流,兩岸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未來:從享受紅利到貢獻心力

 

9月21日,在慶祝聯合國國際和平日活動中,楊品驊攜手侗族歌手王馨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代表向大會獻禮,演唱歌曲《不忘初心》。“這首歌現在仍然深深打動著我。”楊品驊説。

 

“作為家人,不能再單純享受祖國發展紅利,更多的是承擔家庭責任。”楊品驊進一步説,“當以家人身份出現之時,更多的是放下一些成見,共同投入。”

 

楊品驊:以身為中華兒女為傲,盼講好“中國故事”回報祖國十載培育

 

 

楊品驊希望把祖國大陸更多有意義、動人的故事傳遞出去。(中國台灣網發 楊品驊供圖)

 

他希望把自己的每一步詳實地記錄下來,把祖國大陸更多有意義、動人的故事傳遞出去,讓島內的好朋友們,更真實地了解我們這個共同的家。

 

當然,不僅限于兩岸之間,他更想把中國人努力打拼、奮鬥不懈的故事講述給全世界,“為祖國發展貢獻心力,是榮幸也是責任,我願意為此持續地付出”。

 

回望初心,楊品驊表示,來大陸之初是希望傳遞台灣地區少數民族部落的美好,而在大陸,讓他深感榮幸的是,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一份子,能夠站在祖國的肩膀上看到更遠的世界。

 

如今,楊品驊希望和少數民族同胞一道,一起説好“中國故事”,“報答祖國十多年來的培育”。

 

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楊品驊表示,“十五年前來北京追夢,那時就覺得祖國統一是必然方向,但好像還有些距離。”他表示,在聽完報告後,自己感受到,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親身見證祖國實現完全統一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而能夠在此過程中發揮推動作用,自己感到與有榮焉。中國台灣網10月17日北京訊 (記者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