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蔡光潔:一位“80後”臺籍黨員的初心使命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蔡光潔:一位“80後”臺籍黨員的初心使命

 

二十大台灣省籍黨員代表蔡光潔。(中國台灣網 發)

 

“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才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初心、不變的使命……”

 

她叫蔡光潔,是二十大台灣省籍黨員代表、吉林省台灣同胞聯誼會聯絡處副處長,曾任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寶泉山鎮馬家崗村“第一書記”。這位“80後”中國共産黨員,不但是本次台灣省籍黨員代表團中最年輕的代表,也是大陸臺籍同胞裏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曾經“任重而道遠”的駐村幫扶經歷,已成為蔡光潔黨員生涯中最美的記憶。

 

2016年,時任吉林省台灣同胞聯誼會聯絡處主任科員的蔡光潔被選派到馬家崗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初到馬家崗村,落後的村容村貌與自己生活的城市形成了鮮明對比,村民們“自掃門前雪”的老舊思想也讓她身上的擔子愈發沉重。但蔡光潔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充滿活力地開始了入戶走訪,用真心換真心。

 

“記得當時遇到經常走訪的村民,自己曾問他們認不認識自己,村民們卻反問,‘記住你幹什麼,反正也待不長……’”正是這樣直白的話語,卻讓蔡光潔更加堅定,只有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

 

之後的五年裏,蔡光潔帶領當地群眾,圍繞脫貧攻堅核心工作目標,以“真扶貧、扶真貧、見實效”為行動指引,求真務實、創新進取,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推動産業項目發展、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大大地提升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脫貧攻堅工作成果顯著,為馬家崗村留下了政治、物質、精神三筆財富。

 

此外,蔡光潔還心繫當地學生教育,經常到學校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在村裏開設臨時小課堂,還組織當地孩子們參加研學夏令營等文化活動,幫助他們到長春市交流學習、拓展視野、增長知識。5年的時間,村裏的道路變寬了,村容村貌變美了,老百姓的腰包變鼓了,“孩子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讓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過去時常聽到一個詞叫‘魚水情’,駐村之後,我才真正領會到這句話的含義。”蔡光潔告訴記者,因為馬家崗村地處偏遠山區,自己經常會驅車往返住地,而當時馬家崗村的路況真的應了那句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地面濕滑,車不慎掉入了路旁的溝裏,只能請求村民幫忙。”讓蔡光潔意外的是,不到5分鐘的時間,全村幾乎都“沸騰了”。“大家拿著工具,很快就把車推到了正路上。”蔡光潔説,當時跟自己的愛人分享這則暖心的小故事時,他只説了一句話,“這就是你駐村這幾年最大的收穫。”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廣大台灣同胞始終沒有缺席。

 

“駐村5年半的時間,最讓我感到欣慰的,就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參與到祖國大陸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蔡光潔説,村裏孩子們上學用的書包、喝水用的保溫杯,基本都是台灣同胞捐贈的,村民們家中的電視機,也是大陸臺商捐贈。

 

“2019年時,一位島內朋友通過我在‘朋友圈’中分享的圖片視頻,看到了村裏的發展變化,並表示‘想親眼看看’。”蔡光潔説,實地走訪後,他告訴自己,從當地百姓的臉上,體會到了他們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他説,希望我們的祖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讓更多台灣同胞也能享受到這樣的‘幸福’。”(中國台灣網10月16日訊  記者 尹賽楠)

標簽: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