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熱議中共二十大報告:看到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在北京開幕。“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二十大報告中涉臺的多個關鍵詞句在台灣同胞中引發熱議。

 

多位在大陸生活的臺胞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告釋放出暖心溫度,展現了對兩岸青年發展的重視,讓他們看到了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收穫滿滿幸福感、獲得感

 

在北京家中觀看大會開幕,台灣青年林錦葳與大陸太太張舒心情澎湃,他們對報告中“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的表述頗有感觸。十餘年大陸生活,讓這對兩岸夫婦“收穫了滿滿幸福感、獲得感”。

 

“我們在購房等方面與大陸同胞享受同等待遇,孩子也可就近在家門口入學。”林錦葳説,近年來大陸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切實解決了“登陸”臺胞安居樂業的問題。

 

張舒對報告提及的“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感受最深。她認為,這種契合是天然的親近,兩岸間不存在語言障礙,有共同的中華傳統文化記憶,在孝敬長輩、撫養子女等家庭理念方面亦有相通之處。

 

林錦葳父母祖籍在福建和廣東,其祖母在世時常常往來兩岸,“最喜歡去廈門,那裏講閩南語,讓祖母倍感親切。”林錦葳説,台灣家中的外公年逾百歲,日常交談已不十分流暢,但每次見到來自山東的外孫媳都連連讚“好”。

 

二人結婚將滿十週年,這個小家庭見證了兩岸融合之勢不斷加深,也承載了夫妻雙方兩家人對美好未來的共同嚮往。二人期待,正如一雙兒女的小名“夢夢”和“圓圓”,願兩岸早日夢圓。

 

大陸重視兩岸青年人發展

 

2017年在大陸創業,來自台灣新北的李偉國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數年過去,由其擔任董事長的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華燦工場已在北京、成都、珠海和昆山落地,吸引上千家企業入駐,如今,他依然“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聆聽到二十大報告中對廣大青年人的寄望,結合自身助力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的歷程,李偉國體會到,大陸尤其重視包括台灣青年在內的兩岸青年人的發展。這也為他在此紮根注入了信心,也堅定了繼續投身兩岸青年交流事業的決心。

 

他還感受到,大陸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也最大程度面向臺港澳同胞開放。李偉國與同事曾參與民革中央的調研活動,收集華燦工場入駐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與困難,就優化臺港澳企業辦理公司業務手續等方面提出建議,並獲得相應反饋。

 

在成都喜提新車、品味地道火鍋、創辦科技公司……工作之餘,李偉國常在社交平臺分享日常生活點滴,意在讓更多台灣青年看到他在大陸實實在在的發展故事,“從好奇、了解變為充滿信心,進而願意來看看。這會是一個正循環”。

 

看到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透過二十大報告,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台灣教師林承鐸感受到暖心的溫度。早年來到大陸求學,畢業後留下發展,二十年間,他見證了大陸的騰飛。

 

林承鐸回憶“登陸”之初,大陸面向台灣青年開放的就業渠道有限,相關政策亦存模糊之處。近年隨各項措施陸續出臺,臺胞在大陸的生活、求學、就業愈發便利,“尤其是各地出臺的配套實施細則,真正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讓更多台灣青年獲得逐夢機會”。

 

林承鐸説,“正在或即將來大陸發展的臺青,能在此迎接無限機遇。這裡有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法學專業出身的林承鐸還關注到報告中與法治相關的內容。他在大陸擔任臺胞調解員已有三年,幫助臺胞臺企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參與大陸法治文明進步的歷程。“訴訟、仲裁是台資企業解決爭議的傳統方式,調解制度則在法律法規框架下,發揮相應協調功能,定爭止紛,”林承鐸説,這正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體現,也讓臺胞感受到大陸司法的溫情。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林承鐸特別關注到,此段內容獲得全場長久熱烈的掌聲。他認為,這是絕大多數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意味著祖國統一及民族復興的心願已經深深烙印在中華兒女心中,“或許這一進程充滿艱辛,但結局必然美好”。(完) 作者 朱賀

 

標簽: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