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總書記為何強調這三個“第一”

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總書記為何強調這三個“第一”

 

沉甸甸的報告,事關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科技、人才、創新這三個“第一”為何如此重要?開幕會前的“黨代表通道”上,林佔熺代表的故事就是一個生動的注腳。

 

1996年,福建成立了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同志擔任組長。在他的主持下,林佔熺教授發明的“以草代木”菌草技術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幫助西海固17500個農戶擺脫了貧困。在乾旱荒漠地、鹽鹼地種植菌草,也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裏的那個林佔熺去了。”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援外,幫助當地農民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為了記住來自中國的幫助,巴新一位部長把自己女兒的名字改叫“菌草”,記錄了這段中國同巴新關係發展的佳話。

 

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20多年來,菌草技術不僅成為閩寧對口扶貧的重要産業,還推廣到一百多個國家,成為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幸福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裏的寶藏。”

 

回望過去,“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中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科技、人才、創新;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科技、人才、創新;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離不開科技、人才、創新。

 

面向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科技這個第一生産力、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我們一定能書寫嶄新篇章,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統籌:崔士鑫

 

撰文:許晴

 

策劃:杜尚澤

 

編輯:閆俏秀 郭曉龍

 

校檢:朱利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鞠鵬)

標簽: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