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長江畔秋收見聞:稻田裏藏了多少“黑科技”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0-19 10:23:59 | 來源: 新華社 |
金秋十月,稻田金黃,地處長江下游的安徽省蕪湖市迎來秋收。記者近日在蕪湖市多地走訪看到,田間地頭呈現出一幕幕收割水稻、運送糧食的繁忙場景。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這裡投身於智慧農業實踐的種糧人多了起來。
記者來到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峨橋鎮,種糧大戶桂萬發的稻田邊豎立著一塊寫著“智慧‘蕪湖大米’數字化硬體設備田間監測點”的標牌,不遠處,一些農業數據收發器正在稻田裏工作著。這些設備監測到的數據能實時傳送到後臺。
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一處稻田裏的數據收發器。新華社記者 趙金正 攝
“我們已經收割500多畝水稻了,有的田塊畝産量能達1300斤,智慧農業可作了大貢獻。”桂萬發點開手機裏的智慧農業應用軟體,土壤肥力、灌溉需求、成熟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
智慧農業應用軟體的項目負責人郭爽爽登錄平臺後介紹,截至目前,該平臺覆蓋了來自全國的308個經營主體,種植面積超過21萬畝。
“通過衛星、無人機以及散佈在田間地頭的設備,我們的系統對水稻生長的13個階段和49個關鍵決策環節進行梳理分析,為用戶提供可視化的數據以及各類種植建議。”郭爽爽告訴記者,用戶可針對不同地塊進行精準施肥、除草、防蟲治病,不再僅“憑經驗”“靠感覺”。郭爽爽表示,數字化管理的稻田畝産可提升約10%,畝均成本可節省超過100元。
望著金燦燦的稻田,桂萬發感慨萬千。“以前種水稻,施肥、打藥要用肉眼看、憑經驗判斷,要麼施多了,要麼施晚了,對産量可能都有影響。現在打開手機,平臺就能提示怎麼施肥。”他説,通過精準施肥追肥,每畝地比原來可節省施肥50斤左右。
據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農村發展局常務副局長馬斌介紹,智慧農業雲平臺遠程觀察記錄農作物的生長狀態,“指導”田間管理,受到不少種糧人的青睞。該區下一步將擴大智慧農業示範基地覆蓋範圍,讓最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蕪湖市近年來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先進農技推廣應用,截至目前,已遴選發佈稻麥無人農場、智慧稻米全程數字化種植等農業技術100余項。
在蕪湖市繁昌區平鋪鎮,村民將收割的水稻裝車。新華社發(肖本祥 攝)
在蕪湖市繁昌區,記者不時看到,收割機在稻田裏忙碌著,糧食烘乾中心、大米加工廠在不停地運轉中。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運用,種糧人開始享受到智慧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正經歷從會種田到“慧”種田的轉變。
44歲的曹晶晶是全程機械化、智慧化無人農場的創新實踐者。他是蕪湖市繁昌區平鋪鎮種糧大戶,流轉種植1200多畝水稻,今年嘗試了不少“新農事”。
蕪湖市繁昌區平鋪鎮種糧大戶曹晶晶正在介紹無人農場運行情況。 新華社記者 趙金正 攝
“通過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這片農田目前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不僅種糧效率提升了,就連病蟲草害也降低了不少。”曹晶晶指著一片稻田説,他從去年開始和科研院所合作,以500畝地為“試驗田”,通過收集、分析農業大數據,探索建設無人農場。“今年我購買了8台無人插秧機,使用後不僅節省了人力,而且效果也不錯。”
為了種好“試驗田”,曹晶晶還購買了4台無人機用於施肥。他説,今年種了3個水稻品種,有的品種現在已經小面積收割了,畝産量預計達1100斤,跟去年持平。有的品種得到11月上旬才能收割。“我正在聯繫無人收割機,希望也能在‘試驗田’裏試一試。對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曹晶晶説。
新華社合肥10月18日電(記者趙金正 姜剛)
相關新聞
- 2022-06-13科技賦能智慧農業 無人機植保大顯身手
- 2022-09-19稻穀飄香 豐收在望
- 2022-09-01台灣農業專家紮根成都:培養鄉建人才,找到了更大舞臺
- 2022-10-12探訪貴州遵義“世界辣椒特色小鎮”:小辣椒“買賣全球”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