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印媒:中國減貧成就為印度提供借鑒經驗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2-10-27 10:27:53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近日,《印度快報》網站刊發題為《中國如何減貧及其給印度提供的經驗》的文章,介紹了中國完成脫貧攻堅的成就,認為中國的減貧經驗能夠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文章援引世界銀行最新版《貧困與共享繁榮報告》稱,印度2020年新增5600萬貧困人口,成為全球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作者表示震驚之餘,認為印度可以借鑒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成功完成脫貧攻堅的經驗。
2021年,中國宣佈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文章説,自1978年以來,中國減少了約7.7億貧困人口,這意味著在過去40年裏,中國平均每年有1900萬貧困人口脫離極端貧困。而在這一期間,就全球脫貧人數而言,中國佔到了其中約75%。
世行報告指出,中國幾十年來的進步還體現在其他民生福祉類指標的大幅提升上。
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從1978年的約66歲上升到2019年的約77歲,嬰兒死亡率從1978年的41‰下降到2019年的5.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水準進一步提高,普及了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
總體來看,過去40多年不斷提高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體現了中國在健康、教育和收入等方面的大幅改善。
世界銀行《中國減貧四十年:驅動力量、借鑒意義和未來政策方向》報告截圖
文章説,世界銀行和中國政府于2019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以弄清中國減貧取得了什麼成就以及它是如何做到的。這項研究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
報告説:“中國減貧的成功依賴於兩個支柱。”第一個支柱是由基礎廣泛的經濟轉型支持的快速經濟增長。
文章稱,中國減貧之路不僅僅是依靠單一的GDP增長,而是伴隨著經濟轉型持續實現增長的歷程。隨著中國經濟改革深化,其社會政策也可進行相應調整,以更好地支持勞動力流動,不斷提升勞動者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同時保護好受經濟轉型影響的人群。
世行報告説:“低技能要求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為農業剩餘勞動力提供了轉移就業機會。城鎮化進程有助於農民工利用城市新機會,其向農村家庭的轉移支付又提高了留在農村家庭的收入。由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村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實現了農村、城市和出口市場的互聯互通。”
文章強調,這些改革是循序漸進的,這對印度具有借鑒意義,“有利於企業和勞動者逐步調整並適應改革。”
第二個支柱是政府實施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消除長期貧困,這些政策瞄準因地理環境等原因影響發展的貧困地區,並有針對性地面向貧困人口實施精準扶貧戰略。
扶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對貧困家庭的保障性扶貧,其中包括建設廣泛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其他特定社會政策等。
報告同時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減貧成就得益於有效的治理,政府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並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有效的治理是成功實施增長戰略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減貧政策的關鍵。”
(中國日報網10月26日電 編輯:齊磊 潘一僑)
相關新聞
- 2021-06-09亞太經合組織數字減貧研討會在貴陽開幕
- 2021-06-24國際機構官員認為非洲國家應學習中國減貧經驗
- 2022-04-01《中國減貧四十年》報告發佈:過去40年中國減貧近8億人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