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族譜兩岸情——“遷臺記憶”中的故事

一部族譜兩岸情——“遷臺記憶”中的故事

 

兩岸許氏宗親相見歡。(受訪者供圖)

 

日前,當福建省臺聯工作人員前往晉江安海前埔村許厝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時,該村老支書許著評拿出上世紀30年代刊印的封面已經泛黃被蟲蛀侵蝕的族譜,並向工作人員講述了這部族譜曲折傳奇的故事以及兩岸情緣。

 

1933年,前埔村許厝鄉親聘請浙江瑞安修譜先生王仲華,重修宋淳祐年間許家先人編制的族譜,至1935年全譜終告成。當時用“梓版”刊印5本,族譜多達1000多頁,並交由村中長者保管。

 

之後的七十多年時間裏,許氏族譜歷經收繳、偷盜、蟲蛀之險,但在許文轉、許丕淺等族人的保護搶救下得以倖存。2009年,許厝祖廟修繕完工,村民們為便於保管和查閱族譜,便將族譜妥善安放在祖廟裏,派專人保管。

 

1987年底,海峽兩岸恢復民間往來。已在台灣開枝散葉200多年的許氏後人開始了尋根謁祖之旅。1988年,台灣台北縣西盛裏許厝許鴻彥率當地許氏宗親10多人來晉江尋親。憑著族譜中曾記載祖先許式生於清朝乾隆年間攜妻帶子從晉江遷臺的線索,許鴻彥一行先到磁灶鎮錢坡村尋親,但磁灶鎮錢坡村皆為蘇姓。許鴻彥一行又來到安海鎮可慕村、東石鎮井林村等許姓鄉親較多的村落尋親,但因雙方的族譜未對接上,幾經週折,尋親未果。

 

後來,在東石鎮井林村鄉村教師許清源的建議下,許鴻彥一行又來到安海鎮前埔村許厝對接族譜。當前埔村許厝鄉親將族譜擺到桌上,仔細與台灣鄉親的族譜比對時,雙方的族譜都有許式生攜家人遷徙台灣的記錄。當族譜對接上的那一刻,兩岸許氏宗親激動萬分,緊緊擁抱在一起。台灣許氏宗親幾代人認祖歸宗的夙願終於實現了。兩岸鄉親歡聲笑語、暢敘親情,並一齊到家廟叩拜列祖列宗,其樂融融。

 

一部族譜情牽兩岸。自從台灣台北縣西盛裏許厝宗親到大陸尋親成功後,兩岸許氏宗親交流互動頻繁。台灣許氏宗親十分熱心原鄉的文化教育事業,捐資數十萬元用於晉江安海前埔小學教學樓建設,並以許氏開臺始祖名字命名為“式生教學樓”。台灣許氏宗親每年都會組團到晉江安海鎮前埔村許厝探親謁祖,多次組團參加在廈門舉辦的海峽百姓論壇以及海峽論壇“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2017年,台灣宗親許邦彥老先生特意帶上兒子、孫子,祖孫三代一同參加海峽論壇聯誼活動,受到兩岸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前埔村的許著評、許文轉等鄉親多次應邀到台灣交流。其間,兩岸許氏宗親一同拜謁西盛裏許厝許氏祠堂,共同祈願祖國早日統一,兩岸許氏宗親敘親情謀發展。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