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外企高管:中國市場潛力不容忽視 疏遠中國是錯誤方向
|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2-11-10 10:21:36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不僅是他本人任內首次訪華,也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七國集團(G7)首位訪華的領導人,朔爾茨此行備受矚目。
德國《商報》此前報道,本次隨朔爾茨訪華的商業代表團雖然僅由12家德國企業巨頭組成,但事先報名參加的德國企業卻多達100多家,可見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吸引力。

路透社8日報道稱,德國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談及對華政策時表示,他反對疏遠中國,稱那些“想放棄中國”的想法是不可思議的。
康林松當地時間7日在柏林的歐洲管理技術學院參加一場活動時稱,他深信全球化的好處,朔爾茨總理此次訪華“絕對正確”。他還強調,“疏遠中國是錯誤的方向”。
此前,隨同朔爾茨訪華的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首席執行官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也表示,中國至2030年將佔全球化工市場份額的50%,全球約75%的增長都將在中國産生,我們願意和能夠離開中國嗎?
薄睦樂還呼籲,我們非常有必要從“抨擊中國”中跳出來,來一點自我批評。

近來,西方輿論“對華脫鉤”雜音不斷。對此,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論稱,雖然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在華外企面臨一些問題,但是其他國家製造業生態系統並不成熟完善,脫離中國談何容易。
文章認為,即使地緣政治因素推動一些企業外遷,基於市場規模和效率的企業邏輯卻難以違背。
美國商會董事會成員卡梅倫·約翰遜認為,供應鏈只是從中國向外延伸,但中國並未被移除,因為産品的許多部件只能在中國製造。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也表示,大多數企業沒有離開中國,特別是那些已在中國站穩腳跟的企業,“只有一些很小的公司”離開了。
“不會出現公司完全離開中國的脫鉤現象,中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仍是不容忽視的。”
新聞推薦
- 味蕾牽兩岸:台灣桃園舉行閩臺小吃文化交流盛典2025-11-10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與文化創意學術論壇在福建漳州舉辦2025-11-10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