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團團”

據臺媒報道,大熊貓“團團”因腦部病變惡化,接連幾天多次癲癇發作,生理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今天第三次接受CT檢查,發現“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即便想辦法讓它從深度麻醉中甦醒,“團團”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了。台北市立動物園已確定“團團”在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

 

再見,“團團”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據了解,“團團”在2022年8月下旬突然出現癲癇、吐白沫的症狀,在9月的核磁共振檢查中,發現“團團”腦部有水腫、壞死的現象。儘管後續“團團”並沒有再次發病,卻在10月17日突然後腿無力、食欲不振;在10月22日第二次核磁共振檢查中,“團團”腦部病灶區域明顯擴大,病程進展快速,罹患腦部惡性腫瘤的概率大幅提高。當時園方就表示,“團團”的狀況不適合再次麻醉或侵入性治療,決定採用安寧舒緩治療。

 

再見,“團團”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應台北市立動物園邀請,兩名大陸專家,包括資深獸醫吳虹林,以及曾于2013年“團團”、“圓圓”生小“圓仔”時來臺照顧的資深保育員魏明于11月1日至7日赴臺參與大熊貓“團團”治療和護理工作。在臺期間,兩名專家根據“團團”前期檢查結果以及觀察到的身體狀況和用藥反應等,與大陸專家團隊商討後,提出了針對性治療和護理方案建議,並與台北專家團隊進行了深入細緻交流,大陸方面也表示,未來有需要時會再次赴臺幫助“團團”渡過難關,就在“團團”11月17日癲癇發作後,醫療照管團隊也與大陸專家及時取得了線上聯繫。

 

再見,“團團”

 

兩名大陸專家赴臺探望“團團”,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然而病魔襲擊“團團”身體的速度,遠超想像。

 

據臺媒報道,經過一天連續四次的癲癇發作,“團團”18日的精神狀態已經很差,今天淩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團團”的癲癇再度發作,醫療照管團隊指出,隨著“團團”癲癇發作的密度和頻率明顯增加,短效型的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癲癇發作的狀況,“團團”進食量也早已降低,身體非常虛弱,更完全無法進食,醫療照管團隊也只能選擇放手。

 

再見,“團團”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在此前受訪時表示,針對“團團”的遺體處理方式,會依據研究或教學設定,考慮保留骨骼或皮毛,但考慮到如今科技日新月異,未來有可能冷凍保留精子及幹細胞等活體細胞,留存後續使用。

 

再見,“團團”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從四川到台灣安家已經14年了,還生育了一對可愛的熊貓寶寶“圓仔”和“圓寶”,一家四口深受台灣同胞喜愛。“團團”患病後,兩岸民眾通過不同方式表達關愛和祝福,大家都很牽掛,希望“團團”能戰勝疾病、早日康復。

 

再見,“團團”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就在剛剛,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臉書發文悼念,他表示,謝謝“團團”十多年陪著許多台灣人成長、歡笑,柯文哲寫道:“台北市立動物園因為你更豐富美好,我們的記憶也是。‘團團’再見”。

 

中國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徐巧芯也在臉書寫道:“謝謝‘團團’曾經帶給我們的歡樂,以及證明了兩岸交流的價值。雖然很不捨,但是不痛了,當個快樂的小天使!我們會用力地記得你,也會好好照顧‘圓仔’和‘圓寶’的。‘團團’再見!”

 

再見,“團團”

 

圖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海峽飛虹轉載今日海峽微信公眾號消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