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廈門這十年】兩代人,一脈情:以“茶”會友、以“緣”促融

【我在廈門這十年】兩代人,一脈情:以“茶”會友、以“緣”促融

 

臺商黃啟榮現場泡製茶葉。(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在祖國大陸種出台灣的茶葉,就像祖輩們遠赴台灣生活,而自己如今又回到這片土地,落葉歸根,一脈相承……”從當初對茶一無所知,到如今與“茶”相伴二十載,42歲的臺商二代黃啟榮,也從那個初出象牙塔的懵懂少年,成長為兩岸茶文化的“傳承者”。

 

黃啟榮的父親黃群和,出生於台灣台中,最初在島內從事建築行業。“受台灣經濟危機的影響,父親于2000年選擇來到祖國大陸發展,正巧當時他的朋友在福建泉州安溪縣經營茶葉,父親就到那裏進行實地考察。”漫山遍野的茶樹,悠然醉人的茶香,讓黃群和瞬間陶醉。“從那時開始,父親便在安溪常住,而這一待就是整整五年。”

 

“遠離故鄉隻身來到大陸創業,家人會不會很擔心?”聽到記者的問題,已是古稀之年的黃群和笑著説,“這裡同樣是故鄉。”懷揣著這份情感,黃群和開始學習茶葉種植,了解茶藝文化,並著手將台灣的先進技術引入大陸,進行茶葉的深度開發。從鐵觀音、烏龍茶,到“東方美人茶”、“佳葉龍茶”,黃群和作為“開拓者”,將兩岸茶文化有機融合,讓台灣茶葉在祖國大陸枝繁葉茂,煥發生機。

 

“當時聽到父親要在大陸創業,自己便毅然決然選擇追隨他的腳步,來到這裡打拼。”黃啟榮説,父親告訴自己,要學會經營茶葉,就必須先學會製作茶葉,而學會制茶前,也必須學會如何品茶。“2005年,我在安溪考取了‘評茶員’ 職業資格證書,日常也會找來各種茶樣進行品評。”以茶會友,因茶結緣,黃啟榮在父親的指引下,慢慢融入這片土地。

 

【我在廈門這十年】兩代人,一脈情:以“茶”會友、以“緣”促融

 

黃群和(左)與黃啟榮(右)父子。(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2010年,黃群和與黃啟榮父子來到廈門,繼續他們的制茶、銷茶之路,而這座飽經歲月洗禮的美麗小城,讓他們聽到了最熟悉的鄉音,品嘗到了最地道的“鄉味”。十年間,兩代茶商見證了廈門的變化,感受到祖國大陸發展的“高速度”。“我與父親都很喜歡廈門,這裡與台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生活於此,仿佛從未離開那片故土。”

 

近年來,廈門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提出“四個持續”戰略,旨在持續深化兩岸經貿融合,持續推動應通盡通,持續落實惠及臺胞政策,持續增進民族情感融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臺商臺企面臨諸多困難,但在此過程中,廈門市政府、廈門市臺港澳辦皆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黃啟榮如是説。

 

為助力在廈台灣青年實現“創業夢”,廈門銀行于2021年創新推出臺商“創業擔保貸”,提供信用免擔保小額融資支持,而作為首筆臺胞“創業擔保貸”的獲得者,黃啟榮至今記憶猶新。“這筆資金如同‘及時雨’,緩解壓力的同時,也讓我對在大陸創業更有信心。”

 

“茶葉一片含千古文化,香茗一壺容萬載風情。”指著身後滿滿一面墻的榮譽證書,黃啟榮告訴記者,“茶”作為意義非凡的紐帶,早已將兩岸民眾的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在台灣,飲茶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大陸,與茶相關的産業同樣深入每個角落。”兩岸同源,一脈茶香,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有機載體,“茶文化”為兩岸同胞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了強大合力。

 

“二十年前跨越海峽,我在祖國大陸的土地上種出台灣茶,如今,我的孩子已將這份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黃群和説,自己的小孫女今年兩歲,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她能將這份文化底蘊傳承下去,“以‘茶’會友、以‘緣’促融。”中國台灣網11月23日廈門訊 (記者 尹賽楠 張玲)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