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分享“登陸”心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聯結兩岸同伴的一座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2-12-06 12:58:4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一點點主動聯結,每個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兩岸的橋,而文化的紐帶會把兩岸的我們心拉得更近。”——余紀萱
● 大陸有許多溫暖的人
余紀萱出生在台灣省,父母都是客家人,父親的老家在台灣苗栗,母親的老家在新竹。從小她就經常聽母親聊老家的故事,“我們的祖先在廣東梅縣,外公的祖輩就來自那裏。”“我是中國人”的事實,在余紀萱的心中,從來沒有質疑和模糊過。
11歲那年,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余紀萱跟隨父母來到了離福州很近的馬祖南竿島。從那時起,在從事文化創意産業的母親帶領下,余紀萱開始參與兩岸婦聯組織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動,也因此有機會接觸到來自祖國大陸的同胞,受到同為客家人的祖國大陸長輩們的關照,“每次見面大家總會熱情地問寒問暖、分享美食”,這溫暖的一幕一直留在余紀萱的記憶裏。
“我至今還記得在馬祖南竿島上學時,作業本的封面上學校名稱前印的都是‘福建省連江縣’,雖然那時還沒有機會真正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但懵懵懂懂間我對海峽的另一邊也開始産生無限的憧憬。”直至2011年,余紀萱有機會第一次真正來到大陸,和母親一起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四屆京臺科技論壇·婦女論壇。
“記憶中那是在一個微涼的秋天,會場中大家交流熱絡,來自兩岸的企業家找到很多可以合作的機會,包括我母親,在會議間隙我們還參訪了798文化創意園區,感受到了祖國大陸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生機勃勃,也看到了一些入駐的台灣藝術家在這裡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對彼時剛剛大學畢業的余紀萱來説,那是一次極具吸引力的旅行,“我人生第一次品嘗到金黃油亮、外酥裏嫩的北京烤鴨,還有軟糯糯、香甜甜的糖炒栗子,返臺之前,媽媽的朋友,一位北京的阿姨還送給了我一件非常有傳統韻味的旗袍……”
現在回想起10年前的那次“登陸”之旅,留在余紀萱腦海中的,仍是一幅幅極具場景感的生動畫面,但在當時的她沒想到的是,她與大陸的深度聯結由此開啟。
● 伴著茶湯客家文化流淌在血脈
在日本留學時,余紀萱結識了一位來自浙江杭州的大陸小夥子。語言相通、共同的價值追求也契合,兩人畢業之後,在日本定居生活。然而突然有一天,先生説在老家的奶奶突然跌倒,被送到醫院急救,“忙著向公司請假、購買回國機票、等待回國的那段時間,我們的生活一下被按下了暫停鍵,也是從這件事情開始,促使我們開始考慮回國和親人團聚的計劃。”她告訴人民政協報記者。
時間行至2018年,余紀萱偶然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條杭州市余杭區發佈的訊息,該區面向世界百強高校畢業生伸出橄欖枝。看到訊息的第一時間,她就興奮地把訊息傳給了先生,並得到了在台灣的父母的支持和鼓勵,“當天我就報了名,後續也順利地通過了招錄考試。”2019年2月,她成為一名“新杭州人”。
“我是來自台灣的杭州新市民小余,非常有緣,我也姓余,余杭的余。”現在參加各種交流活動,余紀萱總會以這句話作自我介紹。
到杭州余杭工作之後,余紀萱主要從事傳統文化挖掘、文旅IP打造和文創開發的相關工作。余杭徑山是“茶聖陸羽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在余紀萱看來,這裡的茶文化也是像她這一代台灣青年認識中華文化的一扇窗。
“我們對於茶聖陸羽的認識,基本上都來自周傑倫的那首《爺爺泡的茶》。”余紀萱直到現在仍清晰地記得,聽到這首歌時她在上初中,“聽到歌中富有禪意地唱到‘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我的眼前也暫態浮現出一幅畫面,好似自己也徜徉在山水間;聽到‘陸羽泡的茶,聽説名和利都不拿’這句歌詞,更讓我感受到士大夫淡泊名利、精行儉德的高尚風骨。”
現在想來,當年因為有了這些潤物無聲的浸潤,對她認識中華文化、心底建立與中華文化的親近感,都打下了鋪墊。“在日本留學時,我就聽説過余杭徑山是日本茶道的發源地,來到余杭之後,經過進一步的探究,我才了解到唐宋時期中國佛法鼎盛,眾多日本僧侶慕名前來當時是江南五山十剎之首的余杭徑山寺學習佛法,在習佛過程中,他們接觸到了寺廟中戒規森嚴、用來悟道參禪的茶宴文化,並將其帶到日本繼承發揚,經過千年的歲月更迭,最終演變為今日的日本茶道。”來到浙江之後,余紀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走陸羽當年走過的尋茶之路,並深讀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地介紹茶的經典著作《茶經》。
在了解國家級非遺“徑山茶宴”的過程中,余紀萱驚訝地發現其中的點茶過程、品茶方式和從小影響她至深的“客家擂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説偈吃茶……原來中華各地的茶文化是相通的,都是由漢魏的粥茶文化和唐宋的煮茶、點茶文化衍變而成。”
兩岸茶文化一葉同根。探尋到中華茶文化源頭層面的文化認同,讓余紀萱對從事中華茶文化的傳播工作帶著發自心底的情懷,“在開發‘徑山宋韻點茶體驗課程’中,每一次的點茶、每一次的擊打茶湯、每一次認真感受茶香四溢的絕妙滋味,仿佛都讓我想到了兒時外公遞給我的那一碗親手擂制的濃厚茶湯,喝下去是這樣的溫暖,充滿著親情和關愛。”她和人民政協報記者分享時説。
余紀萱現在想來,客家文化其實從小就深深映射在她的日常家庭生活。“家裏總離不開茶,無論是父親老家苗栗産的、帶有白毫蜜香的‘東方美人茶’,還是外公親手給我們做的、加了炒米、花生米、芝麻的‘客家擂茶’,還有小時候中暑、咳嗽時,隔壁阿姨分享的,經過九蒸九曬的‘酸柑茶’,茶文化可以説透過點點滴滴的茶湯,潛移默化地浸潤到我的心裏,也讓我養成只要到了新環境,就想著泡一杯茶來讓內心沉靜下來的習慣。”余紀萱説。
帶著情感溫度的文創産業也更易獲得市場的認同。2019年由余紀萱作為團隊主創推出的“陸羽與茶小僧”文旅IP形象,在榮獲杭州·浙西文旅十佳文旅融合IP後,2020年又入選了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遊IP,她也由此開啟圍繞中華茶文化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之路。
●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聯結兩岸同伴的一座橋
去年,杭州市余杭區經歷了區劃調整,余紀萱也因此加入了杭州余杭交通投資集團的大家庭。今年由全國臺聯主辦的第十九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外營茶文化研習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了日本、泰國、印尼三個專場。余紀萱作為研習營的主講者,結合自身經歷,向海內外的台灣青年分享自己在杭州從事宋韻茶文化傳播的經歷和故事,以茶為窗讓自己對中華文化又有了新的認知和看見,接下來在從事酒店民宿的相關工作中,如何結合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她也有了新的期許和想法。
“原來抹茶源自我們中國!”
“透過茶文化的挖掘,然後進一步開發成為産品,真的是將一片片的綠葉子變成了金葉子!”
“有機會我也想去浙江走走看看!親自點上一盞茶!”
“哇!原來茶産業可以這樣帶動鄉村振興!”
相似的心路歷程,讓余紀萱的分享獲得了身居在日本、泰國、印尼等國家數十位台灣青年的熱烈反響,“大家穿越時空,通過一根網線以茶會友,更讓我體會到是我們同根同源的文化紐帶將我們彼此拉得很近。”伴隨參加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多,也促使余紀萱去思考在後疫情時代如何以己為橋,去聯結更多兩岸青年,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互見。
“像我這樣在台灣島內長大,之後到海外留學的台灣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前,每年約有3萬~4萬人,透過到海外留學,我們會有更多機會結識到來自祖國大陸的小夥伴。由於大家語言相通、文化同源,所以往往彼此很快就能成為好朋友。我也因由這樣的方式,在日本留學期間,結交了不少來自大陸各地的好友,大家彼此分享家鄉的美食特産、寒暑假還相約到對方的家鄉遊玩探訪,甚至還有一些夥伴和我一樣組建了兩岸婚姻家庭,一起回到其中一方的家鄉深耕發展。彼此共同的海外生活經歷,會讓我們更加理解對方。”在余紀萱看來,在台灣當局人為阻礙兩岸正常交流和新冠肺炎疫情還處於不能完全控制的當下,加強對兩岸留學生的彼此聯結,不失為增進兩岸青年交流有效互見的一條途徑。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一點點主動聯結,每個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兩岸的橋,而文化的紐帶會把兩岸的我們心拉得更近。”去回望、去看見、去行動、去成為,這是余紀萱最想和台灣的同輩小夥伴分享的“登陸”心經。(記者:修菁)
相關新聞
- 2022-12-06臺青:廣西有好風光,也有安家逐夢的好機會
- 2022-12-05我來自台南,我人生最棒的決定就是來大陸
- 2022-12-05兩岸青年(南寧)助力鄉村振興短視頻直播總決賽開賽 多位臺青入圍
- 2022-12-05臺青:廣西有好風光,也有安家逐夢的好機會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