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智庫責任與使命”

編輯:王瑞穎|2022-11-22 11:52:04|來源:中國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現,事關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作為智庫,必須高品質推進高端諮詢研究機構建設,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需求,更好地發揮咨政建言和參謀助手作用,體現智庫的責任與擔當。近日,圍繞“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智庫責任與使命”主題,東北大學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邀請部分專家發表了觀點和看法。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李剛認為,東北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確立的國家重大戰略,事關新時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東北振興是經濟振興,更是文化振興、精神振興和社會振興。要實現東北的全面振興,離不開政策供給創新。新型智庫是政策研究的主體,構建高品質的東北新型智庫體系是高品質政策研究的關鍵。近年來,在智庫建設上東北地區和東南沿海,甚至湖南、湖北、安徽、湖北、重慶、雲南等中西部地區比,數量和品質差距都比較大,可以説這是東北地區政策創新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型智庫是政府的耳目和感測器,智庫發展了,政府才能得到客觀、科學的信息、數據和情報,才能耳聰目明。新型智庫是政府的參謀,智庫發展了,各種調研活動、數據分析、政策教育、輿論引導才有專業的機構去承擔。

 

東北智庫的建設路徑有以下幾條:首先要形成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大中小結構合理的智庫體系,要鍛造一批高端重點智庫,做好示範和引領。其次要加強理論創新、決策諮詢、輿論引導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建設。再次,在研究方法上既要繼承我黨調查研究的優秀政策研究傳統,也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大數據驅動的政策研究工作,提升政策研究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另外,東北智庫要做好智政互動,努力嵌入黨委政府的決策過程,做好決策前、決策中和決策後的全過程決策諮詢服務。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周紹傑認為,“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這一重要論斷為新發展階段東北三省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根本遵循,也是廣大智庫建言東北振興的工作著力點。東北振興要立足於東北三省發展現狀、國家“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總體要求以及中央對東北振興提出的“五大安全”要求,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創新優勢、産業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大力推進高品質發展,提升內生發展動力,釋放東北發展潛力,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

 

從戰略上講,要致力於重新塑造東北三省經濟地理格局,推進東北三省的區域內産業與經濟合作,塑造東北三省的整體優勢。一方面,研究制定和實施“哈長沈大”一軸戰略。一軸戰略旨在建立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作為東北三省四大主干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聯動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動、創新協同,推動四市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增進四市政策協同、産業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協同,培育一軸區域的産業集聚能力以及對周邊區域的輻射能力,重塑東北地區産業競爭力。另一方面,立足東北地區周邊的政治經濟格局,積極打造東北亞戰略,積極塑造有利於落實中央提出的“五大安全”要求的外部環境,把開闢東北亞發展新格局與共建“一帶一路”有效對接,以加強安全合作為依託,加強與東北亞各國的資源合作、交通合作、産業合作、貿易合作、投資合作,打造東北三省對外開放新格局。

 

遼寧社會科學院院長李萬軍認為,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我們明確了任務,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工作者,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東北全面振興必須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積極投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統籌發展和安全,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著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以新使命、新擔當、新作為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基本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準和生活水準,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緊緊圍繞 “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四個短板”和“六項重點任務”等工作精準發力,全面落實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標準體系、政策體系和考核體系,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提供東北成果和東北經驗,做出東北的貢獻。

 

民盟遼寧省委專職副主委連家明認為,中共二十大召開,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路徑和基本方略,意義極其深遠。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報告也明確提出了要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在這樣一個重要而關鍵的歷史時期,東北大學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作為一個擁有廣泛影響力的智庫機構,組織開展“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智庫責任與使命”專家筆談活動,本身就是對中共二十大精神極好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就是對遼寧振興、東北振興責任使命的一種極好擔當。

 

智庫機構,是一個地區或一個領域高端智力資源的聚合體,是當地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和支撐。在此過程中,智庫機構的責任和使命應在以下方面有所體現:

 

第一,幫助決策者更好地把握方向和大勢。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歷史階段,面對前所未有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並基於國情提出“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對於東北,對於遼寧,是否應當以及如何保持歷史耐心,實際並非空泛不言自明的問題,需要智庫機構基於省情加以研究並給出意見,助力決策者認清發展方向和節奏,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才能真正保持戰略定力。

 

第二,提出獨立客觀和有價值的專業性意見。中共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並系統性的加以闡述。東北振興,也必然要仰賴於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智庫的價值,首先就在於其高端人才的專業性。智庫機構要在未來發展中更好地體現和釋放自身的專業價值,為振興做出獨特貢獻。

 

第三,發揮協同協作的平臺紐帶作用。全球人口規模馬上就達到80億,世界已經進入一個空前龐大的超級社會。在超級社會裏,決定一個地區和民族發展水準的,就根本而言,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區域與區域的協作能力和水準。智庫除了是一個智力資源富集的機構,更是一個平臺,聯通著上下左右不同層面的參與主體,而且這些參與主體往往正是那些關鍵少數。在推進這些主體多元協同協作方面,智庫大有可為。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認為,“安全”一詞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文本中成為高頻詞,位居第二。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與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履行著五大安全職責。近些年遼寧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對五大安全進行了戰略謀劃和具體定位,並取得了初步成果。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社科智庫工作者,就是要基於本人專業背景,講好統籌發展與地方財政安全的遼寧故事,在東北振興發展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在結構轉型和體制轉變過程中,累積了大量體制性矛盾,近些年突出表現為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潛在著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基層財政“三保”、地方金融機構風險財政化等各類風險,受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美貿易戰以及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影響,進一步加劇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財政是國民經濟的綜合反映,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運行和保障能力的重要“晴雨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遼寧工作全過程,重點要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準確把握遼寧在東北振興發展中的職責安全定位,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相應責任。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等不都是遼寧的完全事權,在此選項上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清晰界定屬於遼寧事權範圍及其邊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在國防安全上重點是軍民融合、糧食安全上是保障北糧南運大通道和集散地、生態安全上是遼東生態屏障和遼西沙地治理、能源安全上是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産業安全上是高端裝備製造,落實好省黨代會精神,展現出更大的擔當作為。

 

第二,高度重視遼寧潛在的各類財政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近些年,遼寧主動擔當作為,較好破解了企業職工養老金髮放、地方政府債務剛性兌付、地方城商行和農信社擠兌等風險,確保了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大局。統籌發展和地方財政安全,一是要密切關注某些苗頭性現象和問題,主動出擊,及早應對,謹防蟻穴效應、潰壩效應。二是要準確界定地方金融風險處置的事權責任,合理構建“防火牆”,謹防地方金融“市場”屬性風險無限向財政端“轉嫁”,危及一般公共預算的安全。三是要認真總結近些年遼寧處置各類風險的正反經驗教訓,切實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減少過多行政干預,科學把握“窗口期”,充分考量自身承受能力,謹防“非意圖後果”,釀成處置風險的次生災害。

 

第三,加大修復遼寧財政金融生態,提升統籌發展與地方財政安全的應對能力。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最大的安全,不發展、慢發展甚至倒退只能是激活、激化遼寧的各類潛在風險。一是要循序推進遼寧財政資産負債表的修復,統籌各類財政資産資金資源,本著時間換空間、存量換流量的原則,有效注入流動性,提升當期支付能力。二是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理順各級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分擔機制,激發體制活動,調動多方積極性、主動性。三是積極向上爭取中央對遼寧財政體制“成分”的改變,切實回歸至中部地區省份的範疇。

 

遼寧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季認為,省財政科研所作為我省專業智庫,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動遼寧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為使命,以打造省級重點新型智庫為目標,聚焦重點任務,創新合作方式,提高研究質效,積極發揮資政建言和參謀助手作用。

 

第一,發揮智庫作用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關鍵難題。要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緊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等重大任務,圍繞建立現代預算制度、推動高品質發展等問題,找準財政切入點,積極開展重點課題研究,在優化財政政策供給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為推動遼寧振興發展提供助力。

 

第二,發揮智庫作用要加強合作,著力提升智庫研究能力。要聚焦區域財經重點問題,以東北全面振興財政智庫聯盟和“地方財政改革與發展論壇”為平臺,採取研討會、沙龍、協作課題等方式,積極開展交流研討,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上下左右之間的溝通聯繫,通過省財政科研基金組織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等開展課題研究,整合研究資源,形成研究合力,服務振興發展。

 

第三,發揮智庫作用要緊扣實際,著力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要制定智庫年度研究計劃,有序做好研究工作,並建立與相關部門的協作研究機制,構建起從課題立項、具體研究到成果轉化應用的“閉環”體系,使研究成果更貼合實際、更“接地氣”,為財政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和參考,更好發揮輔助決策、推動工作的作用。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標簽: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