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是本世紀第二早春節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1-10 11:24:05 | 來源: 新華社 |
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1月22日,我們將迎來2023年春節。天文科普專家介紹,2023年春節是21世紀這100年裏的第二早春節,比21世紀最早春節只晚了一天。
春節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西曆中的日期卻不是固定的。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西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一個回歸年)的運動週期來制定的曆法,一年共12個月。凡西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為閏年366天,除不盡的是平年365天。但對整世紀年,如2000年、2100年……只有前兩位數被4除盡才是閏年,否則仍為平年,故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
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是一種陰陽合歷,根據月相變化,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來安排每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53天,全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極少數為353天。
這樣,農曆一年的天數比西曆一年的天數少了11天左右。每年少11天,3年就會少1個多月,累計16年就會相差半年。為了補齊這兩種曆法之間的“時間差”,中國智慧的古人在每19個農曆年中增加7個閏月,即19年7閏。閏月所在的年份稱為閏年,置閏的規則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因此每個閏年的閏月位置也都不太一樣,如2014年是閏九月,2020年是閏四月,2023年是閏二月,這樣也就導致了春節對應的西曆日期來得有時早有時晚。
楊婧表示,就21世紀而言,最早春節出現在西曆中的1月21日,最晚春節出現在西曆中的2月19日,兩者相差了將近1個月。這100年中,最早春節有兩次,為2061年和2099年;第二早春節一共有四次,分別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
“中國傳統曆法源遠流長,兼顧日月運行變化,包含了更多的自然信息,功能更加豐富,也使得春節落在西曆上的日期有早有晚,這也豐富了春節的文化內涵,讓春節變得多姿多彩。”楊婧説。 新華社天津1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
相關新聞
- 2023-01-10星火成炬 | 煙火向新晨
- 2023-01-10海口國際免稅城裏的“兔年”商品
- 2023-01-10凡人微光丨最暖是回家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