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是本世紀第二早春節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1-10 11:24:05 | 來源: 新華社 |
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1月22日,我們將迎來2023年春節。天文科普專家介紹,2023年春節是21世紀這100年裏的第二早春節,比21世紀最早春節只晚了一天。
春節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西曆中的日期卻不是固定的。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西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一個回歸年)的運動週期來制定的曆法,一年共12個月。凡西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為閏年366天,除不盡的是平年365天。但對整世紀年,如2000年、2100年……只有前兩位數被4除盡才是閏年,否則仍為平年,故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
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是一種陰陽合歷,根據月相變化,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來安排每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53天,全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極少數為353天。
這樣,農曆一年的天數比西曆一年的天數少了11天左右。每年少11天,3年就會少1個多月,累計16年就會相差半年。為了補齊這兩種曆法之間的“時間差”,中國智慧的古人在每19個農曆年中增加7個閏月,即19年7閏。閏月所在的年份稱為閏年,置閏的規則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因此每個閏年的閏月位置也都不太一樣,如2014年是閏九月,2020年是閏四月,2023年是閏二月,這樣也就導致了春節對應的西曆日期來得有時早有時晚。
楊婧表示,就21世紀而言,最早春節出現在西曆中的1月21日,最晚春節出現在西曆中的2月19日,兩者相差了將近1個月。這100年中,最早春節有兩次,為2061年和2099年;第二早春節一共有四次,分別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
“中國傳統曆法源遠流長,兼顧日月運行變化,包含了更多的自然信息,功能更加豐富,也使得春節落在西曆上的日期有早有晚,這也豐富了春節的文化內涵,讓春節變得多姿多彩。”楊婧説。 新華社天津1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
相關新聞
- 2023-01-10星火成炬 | 煙火向新晨
- 2023-01-10海口國際免稅城裏的“兔年”商品
- 2023-01-10凡人微光丨最暖是回家
新聞推薦
- 25萬人上凱道發聲!馬英九勸賴清德“好自為之”被6.6萬人點讚2025-04-27
- 稅惠宣傳進企業 精準服務促發展——瀋陽市舉辦“臺港澳企業稅務政策解讀會暨臺港澳企業家座談會”活動2025-04-27
- 漢臺青年東湖高新企業行:解碼AI新圖景,共探發展新機遇2025-04-27
- 平樂榕津第十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開幕2025-04-27
- 台北、桃園、台東雲南同鄉會騰衝開啟尋親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裏 青春共旅——“相約桃花源·攜手向未來”2025年兩岸青年交流研學營側記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