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個民族傳統女性服飾亮相中國園林博物館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3-03-07 16:27:24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非物質文化遺産“火草麻布紡織技藝”製成的彝族火草棉服飾、赫哲族特有的“魚皮衣”、壯族祭祀女長裙……今天(3月7日),“彩衣——中國女性民族服飾”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正式開展,來自33個民族的180件(套)中國女性服飾展品集中亮相。
本次展覽展出展品180件(套),其中文物展品103件(套),選取別具地域特色的33個民族的傳統女性服飾,以“衣香”“納福”“煥彩”三個部分,生動展示女性民族服飾的獨特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傳統民族服飾取材于自然,魚皮、絲、麻、棉、毛等都可作為原材料;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風格,以美麗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珍禽異獸、植物花鳥等圖案、紋飾,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展覽中還展示多件手縫製的服飾,從出生、成年、婚嫁,再到壽辰,人生的不同階段,勤勞質樸的中華女性用無窮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將吉祥與祝福繡滿衣裳,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次展覽中,還可觀賞到由彝族支系他留人在長期的生産生活實踐中創造並延續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火草麻布紡織技藝”製成的火草麻布服飾——雲南永勝彝族火草棉服飾,以火草和節麻混織而成;展覽向公眾展示赫哲族特有的魚皮服飾文化,選用十幾斤至數十斤的大型魚,經過繁複工序,製成世間罕見的“魚皮衣”。
△赫哲族魚皮衣、褲、鞋、包(20世紀下半葉)
繪製四季花卉紋的清中早期漢族女性石綠花緞繡喜相逢大襖,稻作田園紋樣裝飾的清末民初壯族土僚祭祀女長裙,精美豐富的紋樣配色不僅展現了各民族的地域風格,也記述著服飾文化與園居生活的密不可分。
△壯族土僚祭祀女長裙(清代)
據了解,“彩衣——中國女性民族服飾”展於今天(3月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至10月8日。
(總臺央視記者 魯念)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致賀信2025-09-08
- 外交部談對石平採取反制措施:賣祖求榮只會自食惡果2025-09-08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中秋晚會將在四川德陽舉辦2025-09-08
-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王牌欄目《新聞週刊》:《紅絲綢》播映是俄中文化交流的盛事2025-09-08
- 英雄回家時間定了!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9月12日回國2025-09-08
- 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壯觀月全食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