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政府工作報告在海峽兩岸各界引起強烈共鳴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政府工作報告在海峽兩岸各界引起強烈共鳴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台灣網資料圖)

 

中國台灣網3月6日北京訊 (兩會特派記者 李柏濤、張玲、尹賽楠,記者李寧,實習記者高嘉鴻、常凱特)“我們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用字字千鈞的100多個字,濃縮了中央對臺大政方針政策。

 

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我們有不變的初心、熾熱的誠意

 

回首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表述雖篇幅不多,但在海內外受到的關注度卻極高,獲得代表、委員們的掌聲也是最熱烈的。

 

在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的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鄒振球表示,“這説明大家對台灣問題都非常關注,也希望和平統一能早日實現。”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曾力群認為,熱烈的掌聲表明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國家統一是歷史大勢,也是民心所向。”

 

“兩岸同胞同心共創復興偉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台灣同胞不能缺席。”鄒振球説。

 

曾力群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表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度一致,體現了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目標,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我們始終遵循的原則,以最大誠意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初心。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陶駿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表述雖然文字不多,但內容豐富,是我們今後做好對臺工作的遵循和指引。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林青説,做好履職盡責的工作,多謀兩岸同胞福祉之策,多做兩岸各方面交流之事。

 

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周琪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我們對於促進兩岸交流、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誠意,更體現出對兩岸同胞同心共創復興偉業的期盼。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政府工作報告在海峽兩岸各界引起強烈共鳴

 

人民大會堂外紅旗飄揚。(中國台灣網資料圖)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根脈

 

與過去四年不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涉臺表述中,首次提到“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這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提法(編者注①)完全相同。

 

(編者注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基礎就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擴大在世界上的影響,也要依靠弘揚中華文化,兩岸中國人都有責任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兩岸同胞都在中華文化的教育和熏染下成長。”台灣《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認為,不論島內政權怎麼轉移,台灣同胞從未脫離過中華文化滋養,也多以弘揚中華文化為榮。

 

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邵宗海認為,兩岸具有共同的中華文化紐帶,在未來走向融合的過程中,要多往來、多交流,雙方在生活中如果能彼此“交融”,會成為兩岸和平統一最重要的堅強基礎。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中華文化是包容性、開放性的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就是要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操弄的“去中國化”等“台獨”圖謀,讓中華文化在島內得以傳承,並在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釋放出更大能量。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表示,弘揚中華文化有助增進兩岸同胞的理解與認知,有助於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這也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特別強調的,“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完全契合。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政府工作報告在海峽兩岸各界引起強烈共鳴

 

祖國大陸這片熱土,給予台灣青年無限舞臺。(中國台灣網資料圖)

 

祖國大陸這片熱土,給予台灣青年無限舞臺

 

2023年是大陸頒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五週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涉臺表述中,提出“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寫道,“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

 

身為在大陸紮根的臺商代表,吳家瑩對這些惠及臺胞臺企的舉措、政策深有體會。他表示,“這讓廣大在大陸生活的臺胞深受感動,也讓在大陸發展的臺企對未來更具信心,也更有底氣。”兩岸融合發展正在不斷加速,大陸進入新時代新征程,也正是臺商發展的大好機遇。

 

台灣青年、“兩岸同舟網”總編輯張立齊在大陸求學時,正好趕上“31條措施”出臺,他結合切身經歷對中國台灣網表示,大陸這些年在逐步實現同等待遇政策上,讓他感受到巨大變化,“我們是‘31條措施’和融合發展的受益者。”現在,兩岸青年站在共同的起跑線上,台灣青年充分享受著同等待遇在學習、就業、創業及生活上帶來的諸多便利。

 

南寧師範大學台灣籍教師梁洲輔是在當地工作的台灣青年,他告訴中國台灣網,“31條措施”出臺之後,通過公積金貸款,實現了買房夢想,“這在之前是遙不可及的,”享受到祖國大陸對台灣同胞的同等待遇,能夠讓我們安心紮根、安居樂業。

 

島內一項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台灣青年都表示“願意來大陸發展”,也有數據統計,2022年,來大陸求學、就業的台灣青年同比年增加22%。

 

張立齊也發現,他身邊有很多台灣青年朋友正躍躍欲試地想到大陸發展,“他們和我一樣,感受到這片熱土給予台灣青年無限舞臺!”只要努力奮鬥,台灣青年必然會在祖國大陸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

 

“這説明祖國大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台灣青年實現人生夢想的首選地。”鐘厚濤表示,大陸正在不斷深化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兩岸同胞同是中國人,我們願意為廣大台灣同胞的發展創造更多便利條件,搭建更廣闊舞臺,繼續為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出臺更多政策,助力廣大台灣同胞來大陸追夢、逐夢、圓夢。

 

李振廣對中國台灣網説,相信很多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的台灣同胞,通過五年實踐,會感受到同等待遇帶來的福祉。未來這些政策、措施會越來越完整和細緻,讓更多台灣同胞願意在大陸紮根,與大陸同胞攜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吳家瑩也呼籲,在大陸的臺胞、臺商要充分發揮兩岸橋梁紐帶的作用,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祖國的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貢獻心力。(完)

標簽: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