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發現570座古墓葬 出土戰國銅編鐘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3-03-10 14:45:47 | 來源: 新華社 |
記者8日從河南省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三門峽陜州城墓地遺址發掘570座古墓葬,共出土3組青銅編鐘,是三門峽正式建市以來首次發現戰國銅編鐘。該墓葬區的發現,為研究東周時期墓地佈局、社會政治變遷提供了豐富考古資料,也為研究春秋戰國過渡階段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豐富實物材料。
陜州城墓地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西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為配合三門峽甘棠學校項目建設,三門峽市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考古發掘。
圖為河南三門峽陜州城墓地遺址發掘現場航拍圖。(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本次考古共發掘墓葬570座,時代包括春秋戰國、兩漢、唐、明清等,出土隨葬品3000余件,其中春秋戰國墓228座。“春秋戰國墓葬分佈密集,墓葬排列較為有序,少見打破關係。墓葬形制以長方形豎穴土坑墓為主,較多夫妻並穴合葬墓及少量工匠墓、西北戎人墓等。絕大部分墓葬有隨葬品,多在棺內或棺槨之間。”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燕飛説。
圖為河南三門峽陜州城墓地遺址出土的銅蓋鼎。(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燕飛介紹,經初步研究,春秋戰國時期墓葬出土器物組合多為東週三晉文化風格,該墓地或為戰國早期魏國公共墓地。其中,墓葬M379是四鼎貴族墓葬,為此次發現規模最大的墓葬,共出土隨葬品96件套,包括1套9件戰國銅編鐘和1套10件石編磬。“此次出土銅編鐘是三門峽正式建市以來首次發現戰國銅編鐘,為研究春秋戰國過渡階段的考古學文化提供豐富實物材料。”燕飛説。
圖為河南三門峽陜州城墓地遺址四鼎貴族墓葬M379。(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整個陜州城墓地佈局規整,保存較好,為研究豫西地區東周時期墓地佈局、社會政治變遷提供珍貴考古資料。”燕飛説。
此外,陜州城墓地還發現戎人墓葬,其隨葬器物已有中原化趨勢。“此次陜州城墓地考古發現呈現出明顯中原化現象的戎人墓,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燕飛説。
新華社鄭州電 記者桂娟 史林靜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