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籍哲學家:中國倡議促進世界大同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3-21 10:54:33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5日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時提出全球文明倡議。他還在主旨講話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石宇
“和”在國際關係中意味著什麼呢?“和”是儒家倫理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在英文中通常翻譯為harmony。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突出展現了“和”這一中國文化的核心。當時我從美國電視頻道觀看這場開幕式時,聽到一名播音員對現場演繹“和”字的演員們表現出的紀律和秩序表示驚嘆,他們似乎做到了整齊劃一。
然而,我意識到把“和”翻譯成英文單詞harmony會讓人産生誤解,後者聽起來像是“統一”、“一致”。在英文語境中,和諧社會是指人人思想統一、行為一致,而這幾乎與“和”所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反。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知道,《論語》裏有句話叫做“君子和而不同”。
也就是説,“和”的理念即便不是頌揚,至少也是重視多樣性和多元化。尊重多樣性應該在和平的政治秩序中進行,通過相互學習實現溝通合作、共同充實。因此,對“和”更合適的翻譯或許是“diversity in harmony”,也就是“和而不同”。
在國際關係中,“和而不同”意味著在一個多元化、多樣性的世界裏全力實現和平以及互惠互利。在這一背景下,國家行為者將通過相互尊重以及克制的對話進行互動,而不是對推崇不同價值觀的國家説三道四。各國無論大小強弱,都能平等對話。
不過,平等對話並不意味著大國、強國可以對額外責任視而不見。比如説,中國和美國擁有“震撼世界”的力量,需要考慮各項政策的全球影響。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中國可以也應該發揮帶頭作用。
有影響力的大國可以成為和平締造者,它們能讓交戰雙方坐到談判桌上。中國促成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的和解,並説服它們恢復外交關係,這就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典型事例。
對於中國而言,促成沙特與伊朗緩和關係,正是其推進全球安全倡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行動的一部分。若沙特與伊朗達成的協議能夠維繫下去,並推動也門結束內戰,那麼關鍵的調停人和參與者理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們比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更有資格獲得這一獎項,後者是在就任美國總統後不久基於潛在的而非實際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相關新聞
- 2023-03-20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 2023-03-16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全文)
- 2023-03-16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併發表主旨講話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致賀信2025-07-10
- 國臺辦:無論民進黨當局搞多少“演練”,都改變不了“台獨”必然失敗的下場2025-07-10
- 月球樣品又有新發現!嫦娥六號揭示月背演化密碼2025-07-10
-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塞爾維亞舉行2025-07-10
- 2025年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技能邀請賽在滬舉行2025-07-10
- “跨越那一灣海峽,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2025兩岸青年峰會在京舉辦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