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居第一,小小罐頭闖世界

一罐黃桃、一盒午餐肉、一聽八寶粥……罐頭食品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已是司空見慣,甚至不太起眼。

 

但罐頭的故事,大多數人不一定熟悉:這個看似非常傳統的食品加工行業,其實是中國最早一批與國際接軌的産業;一盒小小的中國罐頭早已銷往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罐頭最早是“舶來品”,中國卻多年位居生産和出口第一大國地位。

 

2022年,中國罐頭出口量再創近年新高。從外貿視角看,中國出口的千行百業裏,有許多類似“少被看見”、卻作出長期穩定貢獻的傳統行業。多年國際市場風浪勁擊,它們是如何站穩腳跟、保住優勢的?

 

來看看小罐頭帶來的啟示。

 

“中國産罐頭”在歐美口碑過硬,2022年出口量創近6年來新高

 

2019年到2022年,增長超過20%——這是福建漳州市陳字貿易有限公司罐頭出口的成績。跟許多罐頭生産企業不同,這家公司2003年做罐頭國際貿易起家,如今産品銷至145個國家和地區,蘑菇、荔枝、玉米、沙丁魚和鯖魚罐頭是其拳頭産品。

 

做啥貿易不好,為啥是罐頭?

 

穩居第一,小小罐頭闖世界

 

2月24日,2023中國(日照)海洋食品預製菜發展大會舉行,來自各地的海洋食品預製菜亮相。圖為市民在博覽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我在國外很多地方觀察到,罐頭在消費者購物車裏普遍佔20%至30%,是非常高頻的家庭日常消費品。”漳州市陳字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興説,這是他貿易選品的“靈感”來源。

 

與國內市場相比,罐頭今天仍然是歐美許多家庭和個人消費的常見選擇。中國罐頭工業協會根據“十三五”期間的統計數據測算,中國人均年消費傳統罐頭在5.5千克左右。而該協會提供的第三方數據顯示,全球罐頭食品消費前十大國家中歐洲佔7個,瑞典居榜首,年人均消費33.4千克,英國、葡萄牙、法國、比利時和美國為21-23千克。這也解釋了為啥歐美家庭“戶均一把”開罐頭刀。

 

實際上,罐頭食品在中國最早是象徵高檔消費的舶來品,上世紀50年代,中國罐頭首次出口,從少量的水果罐頭開始,品種和數量逐年增加。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罐頭生産國和出口國,産量佔全球約1/4,産品出口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罐頭雖然是傳統食品加工行業,卻是中國最早一批與國際接軌的産業之一,且長期以出口為導向,對曾經的外匯創收和今天的穩外貿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罐頭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有千説。

 

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是水果罐頭企業中的“老字號”,公司主打的橘子、黃桃、枇杷等罐頭産品九成以上出口,其中日本、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是主要市場。“疫情以來,各品類和地區出口有漲有跌,但總體保持平穩態勢,全年出口額達9000萬美元。”公司總經理黃洪舸説。

 

橘子罐頭是中國罐頭出口清單中的“明星”單品。黃洪舸介紹,全球橘子罐頭出口量大概35萬-40萬噸,而中國出口量常年保持25萬噸以上的水準。“依託柑橘産業發展帶來的原料優勢和生産加工優勢,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者中迅速脫穎而出”。

 

中國出口的蘆筍罐頭佔全球出口總量70%;番茄罐頭産量位居全球前列;紅燒肉和鯪魚罐頭為國內獨有……中國在全球排得上號的罐頭單品不少。2022年,中國罐頭出口量312.5萬噸,出口額68.9億美元,均創下近6年來新高。“中國資源豐富,罐頭産量逐年增加且品質口碑過硬、價格仍有比較優勢,這些為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劉有千説。

 

不斷技術創新,尋找合適路徑,中國企業作為“後來者”持續積累優勢

 

2000年成立,到疫情前,今日食品公司85%的産品遠銷國際市場,一年出口額達7億-8億元——寧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金槍魚加工生産企業,公司董事長陳義方見證了公司隨行業一路發展的歷程。“加工生産穩定,市場需求量大,近10年發展很快。”陳義方説。

 

食品加工企業對原材料依賴程度很高,而中國遠洋漁業的發展,給像他們一樣的企業帶來重大機遇。“金槍魚加工前要經歷捕撈、運輸、港口卸貨等環節,中國籍船隻設備新、冷凍條件好,原料新鮮度佳,為加工成品提供了品質保障。”陳義方説,産業優勢疊加物流和基礎設施優勢、價格優勢,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沃土。

 

如果放在罐頭工業200多年曆史來看,中國企業是“後來者”,他們靠什麼贏得“一席之地”、積累優勢?

 

——靠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橘子剝皮、分瓣,黃桃開半、挖核……罐頭加工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人工需求量很大,同時也面臨成本上漲的挑戰,但技術創新帶來改變。

 

“最開始,中國從西班牙引進過柑橘去皮機,但國內外柑橘品種不同,並不適用。我們和科研單位合作,專注研發十幾年,終於開發出適合中國柑橘的自動去皮設備。這兩年,在柑橘分瓣等加工工序上,我們的自動化智慧化程度也不斷提高。”黃洪舸説,10年前,做2萬噸橘子罐頭需要4000名工人生産90天,而現在,同樣是90天,2000名工人就可以生産3萬噸。

 

“自動化生産、智慧化製造在罐頭行業已有星火燎原之勢。”劉有千説,“十三五”期間,行業基本實現了主要品種的自動化過程,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生産效率,同時也擴大了産能,節約了人工成本。

 

——靠扎紮實實的行業積累。國際貿易中,一個地區一個品類的貿易格局不會被輕易撬動,但中國企業總能找到合適的路徑和機會。

 

陳字貿易公司做國際貿易起家,又選擇了一條與“主流”相反的市場之路:從亞非拉市場做起,在這些大龍頭企業更少觸達的地方一點點積累和夯實市場。“先把産品口味和品質做好,性價比做高,然後小量嘗試,一旦有機會,馬上抓住。”這是陳俊興多年拓展市場的經驗之談。成功的實例有很多:有的是災害導致當地供應鏈斷裂,有的是工廠因疫情倒閉,有的是貿易壁壘限制,種種突發事件讓主要進口商不得不尋找替代供應商,“依靠強大的産業基礎和供應鏈能力,我們馬上消化訂單,將市場‘接手’過來。”陳俊興説。

 

著眼長期、充分準備,中國企業迎來機會垂青。

 

瞄準新興消費趨勢,研發新品,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琢磨品牌的事

 

中國是罐頭製造大國、出口大國,但不是品牌強國——這一判斷,代表著全行業的清晰認知。“很多廠家都是做國外罐頭品牌的貼牌加工廠,關注點在生産和産品上,市場需求導向和品牌建設不足。”劉有千説。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琢磨品牌的事。3年前,陳字貿易公司又做了一個決定:投資實體企業、研發産品,為融入國內市場大循環做好準備。也就是説,一家做貿易的企業辦起了自己的工廠。陳俊興發現,國外市場整體較為穩定,中國開發的創新産品和品牌進入難度較大,但國內市場卻樂於接受創新,變化多、機會多,這為企業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先瞄準技術創新和新興消費的趨勢,面向國內市場開發和測試新品,再沿著已經積累的外貿渠道將較為成熟的創新産品介紹到國際市場,或許可以成為我們突圍的方式。”

 

今日食品也開始立足國內市場,更關注品牌的建立。陳義方説,現在,公司正開發符合國人口味的金槍魚産品,對包裝形態進行改良,並逐步轉向産品的精深加工。比如,長期以來中國出口到國外的魚油都是在國內提煉的,但出口走一圈,貼上國際品牌的標識,最後又售回國內。

 

“現在大家越來越認識到,最終還是要做自己的品牌,提升附加值。”陳義方説,過去在海外無法直接觸摸市場,但現在國內市場的巨大空間提供了鍛造産品和品牌的機會。這又何嘗不是未來在國際市場上進一步突圍的重要一步呢?

 

令許多罐頭企業振奮的是,隨著預製食品走熱,罐頭行業在中國市場又迎來久違的機遇——因為罐頭工藝中最重要的殺菌和密封環節在預製食品的規範製作中至關重要。疫情以來,罐頭食品的應急儲備功能也受到更多消費者重視。越來越多罐頭企業開始做起了中式菜肴罐頭、營養保健類罐頭,罐頭的包裝形態也從罐裝、聽裝轉向塑膠包裝、袋裝、紙包裝……

 

“預製食品做好了,市場前景寬廣,在國際市場大有可為。”劉有千説。

 

採訪前,陳俊興拿到了最新數據:今年不到1個月時間,公司的一款新品已經通過新零售渠道銷售超200萬元,這給大家打足了氣。“現在我們又搭上了預製食品的風口,真的很有信心!” (記者 李 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