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碼頭工人到“藍領專家”

從碼頭工人到“藍領專家”

 

2006年,孔祥瑞(左)和同事在檢修港口裝卸設備。  天津港集團供圖

 

從碼頭工人到“藍領專家”

 

2017年,孔祥瑞(右)在職業技能競賽中擔任裁判長。  受訪者供圖

 

人物小傳

 

孔祥瑞,1955年1月生,天津市人,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一隊(孔祥瑞操作隊)原隊長,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在工作中,他堅持邊幹邊學,學以致用,練就了“聽音斷病”的絕活,成為“排障能手”。他先後組織實施180余項技術創新,獲得16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榮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最近我打算好好研究下智慧港口的技術條件下,流體物品裝卸過程中的安全規範問題。”孔祥瑞一邊説著一邊拿出手機,給記者展示最新蒐集的案例和圖片。退休5年多,孔祥瑞依舊惦記著港口裝卸設備技術方面的事。

 

作為“藍領專家”、知識型産業工人的代表,孔祥瑞一直用自己的專注、專業踐行著“工匠精神”。

 

把碼頭當課堂,改造設備性能,大幅提升全年裝卸任務量

 

1972年初中畢業後,17歲的孔祥瑞被分配到天津港工作。不久後,孔祥瑞成為天津港第一代大型門吊司機,他如饑似渴地鑽研技術操作。“拿著設備説明書一項一項地啃,不明白的就查資料、找人問。”上世紀80年代,天津港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各種新型設備層出不窮。“那段時間,我自學了力學、機械原理、液壓、電工學、材料等學科的知識,為我後面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可以沒有文憑,不可以沒有知識”——這是孔祥瑞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他把碼頭當課堂,靠著勤奮學習摸透了不同機械設備的性能。

 

2001年,作為當時天津港最大的裝卸公司,六公司承擔的作業量達2500萬噸以上,意味著18台門機任務總量要增長30%。擔任六公司固機隊黨支部書記、隊長的孔祥瑞也犯了難:“18台門機每年最多能完成2300萬噸,怎麼辦呢?”

 

“我就在設備旁邊轉悠,我發現,門機抓鬥放料時,起升動作間有短暫的停滯,用秒錶一掐,有16秒左右。如果把這個作業空當利用起來,不就能提高效率嗎?”孔祥瑞説,他和隊裏的技術骨幹一起攻關,對指揮門機抓鬥的主令控制器進行改造,將手柄移動軌跡由十字形調整成五角星形,使抓鬥起升、打開控制點合二為一,大幅縮短了起升之間的停滯時間。

 

“一週之內,我們改造了所有門機,每台平均每天多幹480噸,把公司全年裝卸任務量提高到2717萬噸,相當於完成了全港27%的吞吐量。”孔祥瑞説,後來,這個操作法被天津市總工會命名為“孔祥瑞門機主令器星型操作法”。

 

鑽研技術創新,獲得16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

 

入行多年,孔祥瑞堅持每天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設備出現哪些故障、什麼原因、修理過程、注意事項等內容都一一記錄在案。日積月累,他對各種操作技術參數爛熟於心,成為一名優秀的“排障能手”,練就了一項“聽音斷病”的絕活。

 

1993年的一天,天津港一台碼頭門機的旋轉大軸承發出異響。“有可能是事故的前兆,也有可能是缺少潤滑。”孔祥瑞説,如果不拆卸軸承進行徹底檢修,門機以後出了問題,可能會導致再也無法正常工作;但如果拆卸後發現只是缺少潤滑,企業將蒙受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拆不拆?“軸承壞了,必須拆!”仔細聽了門機運轉時的響聲,孔祥瑞果斷地決定。

 

公司調來了900噸的海上浮吊,拆下了軸承,但軸承正面完好無損。“我相信自己的判斷,讓吊車趕緊把軸承轉過來。”把軸承翻轉過來一看,滾珠已經散落出槽,“如果繼續使用,後果不堪設想……”

 

2004年下半年,為了保障“迎峰度夏”電煤搶運,當時調至煤碼頭公司的孔祥瑞幾乎整個夏天沒有休息,每天早來晚走,有時甚至吃住在單位。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全力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和推進整體工作進度,圓滿完成了保供任務。2009年,針對航運業新情況新任務,孔祥瑞經過調研,建議公司開展“煤炭破碎篩分”業務,並參與了設備選型、招投標、安裝調試全過程。公司當年實現收入6500萬元,利潤4000萬元。

 

多年鑽研技術創新,孔祥瑞成長為生産一線的“藍領專家”。他先後組織實施180余項技術創新項目,獲得16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推動了中國港口系統設備接卸煤炭技術等領域的技術進步。

 

傳承工匠精神,帶動更多青年技術工人快速成長

 

在天津港集團煤碼頭公司,科技設備部電氣綜合管理員段凱的抽屜裏有一把早已被磕碰得傷痕纍纍的扳手,“這不僅僅代表著一份傳承,更見證了我們港口産業工人從傳統碼頭作業到智慧綠色作業的轉型。”段凱説,“當年的煤碼頭是一個傳統的散貨碼頭,孔隊跟我説,傳統作業模式將來一定會被智慧化作業替代,年輕人大有可為!這把扳手就是孔隊遞到我手中的,同時遞給我的還有一份責任。”

 

孔祥瑞先後獲評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但他謙虛地説:“我只是一名工人,我取得的成績屬於整個團隊。參加工作以來,我真切地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勞動創造光榮!”

 

在孔祥瑞的言傳身教和影響下,一批批青年技術工人快速成長。近年來,天津港成立了“孔祥瑞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後開展百餘項技術創新項目;天津港“孔祥瑞杯”職業技能大賽也已經連續舉辦十八屆。

 

2017年退休後,孔祥瑞受聘為職業技能競賽評委。每年,他不僅對參賽選手進行點評,還對這些未來的“大國工匠”們進行培訓。截至目前,孔祥瑞已連續參加了七屆賽事活動,培訓了上百名選手。

 

“孔隊指出問題毫不客氣,傳授經驗也毫無保留。”一位參賽選手這樣評價,“從坐上駕駛位,係好安全帶開始,孔隊就仔細研究我們每一位參賽選手的技術細節和工作習慣,並給出具體指導。”

 

孔祥瑞每年都會提前三個月開始職業技能競賽的相關準備工作,賽後還要針對每位選手的技術特點、存在問題進行復盤。“各地高手一起交流,才知道自己的短板到底在哪兒。來參賽的都是各個港口的好苗子,除了競賽,更要通過他們的規範操作,影響更多從業者,把好港口裝卸業務的安全關、技術關、品質關。”孔祥瑞説。

 

如今,孔祥瑞依舊牽掛著港口事業,也感受到了天津港這幾年的新變化,“特別是這兩年,全球首個零碳智慧碼頭、全物聯網碼頭等在天津港誕生。這對産業工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持續學習、苦練內功,讓自己的職業技能始終和技術發展保持同步。”

 

“孔隊當年和我説的,如今都變成了現實。”段凱説,“所有裝卸煤炭系統化設備都採用全自動無人化設置。源頭抑塵、污水回收、景觀綠化、防風網建設……”對於天津港的變化,段凱如數家珍。

 

“我要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年輕人,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孔祥瑞説,“有耕耘必有收穫,每個人都應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愛崗敬業  鑽研創新(記者手記)

 

再見孔祥瑞,這位已經退休的“老模範”給人感覺還是閒不住。他説:“勞動者永遠年輕,我願意把自己的所有經驗都傳遞給新時代的港口工人。”

 

愛崗敬業,苦練技能,鑽研創新。40多年的職業生涯,孔祥瑞留下了30多本工作日誌。他常説,産業工人,幹事創業要能頂得上去,琢磨技術、學習知識要能坐得下來。正是憑著這股子精氣神,孔祥瑞先後組織實施了180余項技術創新,獲得了16項國家專利,為企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

 

偉大源於平凡,勞動創造光榮。新時代的産業工人,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如何實現自身價值?孔祥瑞用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靳 博)

標簽: